第(3/3)頁 “便是他殺了我四弟,便是他害得我蒙古大軍數年不能南下嗎!” “給我殺!” “將此人殺掉!” 只聽得蒙哥大聲呼喊著。 蒙哥身旁的四名將軍齊聲呼喝,手挺兵刃沖了上去。 葉千秋見四人身高馬大,兩個帶著萬夫長的白色頭飾,兩個帶著千夫長的紅色頭飾,喊聲如雷,縱馬奔來。 他面容沉著,大袖一揮,那四名蒙古大將的項上人頭便直接飛天而起,落入小丘上,朝著小丘下咕嚕咕嚕的滾了下去。 圍在蒙哥身旁的一眾親兵看見葉千秋在剎那之間直接揮手解決了四名勇將,無不膽寒心驚。 只敢圍在大汗蒙哥駕前,不敢上前,只是不住的放箭。 這時,卻見葉千秋大袖一卷,將那數百道長箭全部倒卷回去。 那些親兵見狀,急忙舉盾相迎,將那反射回來的長箭給擋在了外面。 蒙哥見狀,亦是驚駭道:“此人當真是仙神之流嗎?” 當即傳令道:“誰殺了這葉道人,立賞黃金萬兩,官升三級!” 重賞之下,眾官兵蜂涌向前,長矛盡去,直指葉千秋。 葉千秋一個起落,卻是無人可以留到他半分。 葉千秋的速度不減反增,只見他長嘯一聲,氣浪翻滾之間。 那擋在他身前的數百蒙古精兵頓時七竅流血而亡。 下一刻,葉千秋飛身再起,早已經快要落在了蒙古大汗蒙哥的頭頂之上。 那一眾親兵見狀,急忙朝著舉著長矛朝著半空之中的葉千秋轟然刺去。 葉千秋抬手一轟,便將那數百親兵給轟的七零八落。 只剩下一個光桿司令蒙哥。 蒙哥貴為這天下間最大帝國的大汗,自幼弓馬嫻熟,曾跟隨祖父成吉思汗、父親拖雷數次出征,他畢生長于馬背之上、刀槍之中。 這時看到葉千秋將他左右千人都給殺了干凈,眼神之中雖然閃過一抹駭然,但卻并不慌亂。 只見他挽雕弓、搭長箭,雙腿緊緊挾住馬腹,直接朝著葉千秋便是一箭。 射箭的同時,還不忘和葉千秋問道。 “就是你殺了我四弟?” 葉千秋道:“沒錯,的確是貧道!” 話音落下,葉千秋抬手一揮,劍氣長飚,將那長箭給轟成了粉末,然后便是好大一顆頭顱飛起。 下一刻,葉千秋長嘯一聲,朝著城頭的郭靖大聲呼喊道:“蒙哥已死!” “蒙哥已死!” 黃蓉在城頭聽得明白,當即大喜,下令道:“大家快喊,就說蒙古大汗死了!” 當即,一傳十,十傳百,一眾群雄還有那上千,上萬的士兵齊聲歡呼叫喊道:“蒙古大汗死了,蒙古大汗死了!” 襄陽軍連年與蒙古兵相斗,聰明的都學說了幾句蒙古話,這時便有人用蒙古話叫了起來。 蒙古兵聽得喊聲,都回頭而望,只見大汗的大纛已然倒下。 登時軍心大亂,紛紛后退。 此時,葉千秋驟然升空,手中凝聚天雷,天雷轟隆隆作響,他用蒙古話喊道:“蒙哥已死,蒙古大勢已去。” 話音一落,朝著那后陣之中的蒙古大軍之中連發數道天雷。 一時間,轟鳴之聲不絕于耳,震天動地。 蒙古兵見狀,駭然無比。 一個個驚呼道:“是九天殺神來了!” “是九天殺神來了!” “大汗死了!” “大汗死了!” “快退,快退!” 一時間,蒙古大軍再無斗志。 郭靖站在城頭下令追殺,大開北門。 三萬精兵沖了出來,追殺蒙古兵。 葉敬天率領的四千人已損折了半數,余下的乘勢追敵。 蒙古官兵久經戰陣,本來沒有崩潰,還有精兵殿后。 但隨著葉千秋的那一道道天雷落下,讓蒙古兵再無斗志,直接一瀉千里。 這一場大戰足足斗了十二個時辰,四野里黃沙浸血,死尸山積。 斷槍折戈、死馬破旗,綿延十余里之遙。 這一夜,曾經橫掃歐亞大陸的蒙古雄獅,一度潰不成軍。 蒙古大汗蒙哥率來的十余萬大軍,在這一戰之中,傷亡了近十萬。 最后逃生的,不過幾千人而已。 這一仗蒙古兵損折了近十萬,幾乎是全軍覆沒。 但襄陽守軍也死傷了一萬余人,自蒙古興兵南侵以來,還要數此仗最為慘烈。 自蒙古大軍和宋軍交鋒以來,從未有如此大敗,而一國之主喪于城下,更是軍心大喪。 蒙古大汗之位并非父死子襲,系由皇族王公、重臣大將開大會擁立,蒙哥一死,消息傳回漠北,其弟七王子阿里不哥得王公擁戴成為蒙古新一代大汗。 因為,襄陽城一戰,蒙古大軍死傷近十萬。 阿里不哥繼位之后,短時間內,已然無力南下。 由于蒙古大軍數年攻伐不下南宋,蒙古國內部也已經產生了不一樣的聲音。 有人主張重整大軍,再度南下,再度滅宋,為蒙哥報仇。 還有人主張休養生息,主動避戰。 阿里不哥采用支持他的那些王公大臣的意見,開始休養生息。 …… 蒙古國無力南下侵宋。 給了葉敬天起事的機會。 就在襄陽城大戰之后的第二年五月份。 丐幫幫主葉敬天率眾在江南一帶起事,短短數月之間,便兵不血刃的攻下了臨安城。 南宋理宗皇帝趙昀被迫禪位。 葉敬天在臨安建國稱帝,國號為吳,次年四月,大吳皇帝葉敬天率軍北上,御駕親征,開始了和蒙古國為期三年的拉鋸戰。 …… “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時值臘月,正是嚴寒之時。 葉敬天帶著自己的手下大將,正朝著華山之上行去,他此刻興致大發,正在念叨著這大風歌。 這兩年,他南征北戰,已經收復了黃河附近的大部分疆土。 眼下,蒙古人已經無力再阻攔他大吳國的兵鋒。 只要明年一開春,他便能率軍北上,一口氣將蒙古韃子給趕回漠北老家去。 他此番來華山,是為了給師父祝壽。 再過一日,便是師父二百九十歲的壽辰了。 他之所以能有今日,全靠師父當年救下自己性命。 師父大壽,他便是再忙也得上山來。 就在這時,只聽得葉敬天身旁的一個小將,朝著葉敬天問道:“陛下,華山之上真的有神仙嗎?” 葉敬天聞言,微微一笑,朝著那名小將看了一眼,道:“當然。” 三年前,襄陽城大戰之后,眾人齊聚華山,第三次華山論劍由此而來。 彼時,天下第一自然無人能與他師父相爭。 而若只排五絕,那尚且不能將天下高手都排入。 于是,師父便編撰了一卷天榜,有十大高手成為天榜之人。 能入天榜的,皆是天下間一等一的高手。 至此,天下十大高手之名傳揚江湖。 其中排名第一的,自然就是有著“謫仙”之名的師父。 排在第二位的,便是黃藥師。 第三位是洪七公。 第四位是周伯通。 第五位是一燈大師。 第六位是郭靖。 第七位是黃蓉。 第八位和第九位分別是程英、陸無雙。 第十位是楊過。 其實,彼時郭靖的實力已經比一燈大師要高那么一些,畢竟一燈大師年老精力不足,而郭靖正值當年。 但郭靖敬重一燈大師是前輩,所以,自愿排在一燈大師之后。 而葉敬天如今是皇帝,自然不入這江湖排名之中。 待到了山前。 只聽得那前邊的松林陣中隱隱傳出一陣琴聲。 葉敬天詫異道:“是誰在松林陣之中彈琴?” “莫非是師叔?” 葉敬天當即帶著手下大將快步朝著那松林陣之中行去。 不多時,輕車熟路的走到那松林陣中。 但見前方林中,已經密密麻麻的站了不少人,而在那些人的對面。 不遠處的一棵大松樹下,一個白衣男子席地而坐,膝上放著一張焦尾琴,正在彈奏。 他身周樹木上停滿了鳥雀,那些鳥雀和琴聲或一問一答,或齊聲和唱。 但聽得那琴聲漸響,愈到響處,愈是和醇,群鳥卻不再發聲,只聽得空中振翼之聲大作,東南西北各處又飛來無數雀鳥,或止歇樹巔,或上下翱翔,毛羽繽紛,蔚為奇觀。 那琴聲平和中正,隱然有王者之意。 這時,卻有一陣簫聲和一陣塤聲從那對面的松林間傳來。 簫聲、琴聲、塤聲,三聲而和。 當真是世上少有、天下無雙的絕世樂曲。 彈到后來,琴聲漸低,樹上停歇的雀鳥一齊盤旋飛舞。 突然錚的一聲,琴聲止歇,群鳥飛翔了一會,慢慢散去。 那白衣人雙手按在琴弦之上,朝著松林中放聲道:“晚輩何足道,前來拜見謫仙葉真人。” “還請葉真人出來一見。” 下一刻。 只聽得松林陣上空有一道大笑聲響起。 “師弟,你瞧這小子如何?” “不錯,不錯。” 話音落下。 只見兩道身形從天而降,落在松林陣當中。 二人皆是一襲青衫,一個面如冠玉,神俊不凡。 一個白發蒼蒼,但看頭發,只以為是八九十歲,但面容卻是如同三四十歲的中年人一般。 這二人,自然便是葉千秋和黃老邪。 葉敬天看到師父葉千秋出現,當即上前道:“師父,我回來啦。” 葉千秋見狀,朝著葉敬天微微一笑,道:“是天兒回來了啊。” “你先在一旁候著。” “待為師先和這位遠道而來的客人下一局棋。” 葉敬天聞言,當即帶著人站到了一旁。 幾名大將看到葉敬天稱呼葉千秋為師父。 一個個暗自心驚道:“早就聽聞陛下自幼由華山之上的一位謫仙人撫養長大。” “今日一見,果然是名不虛傳。” “世上當真是有如此仙神一般的人物。” 幾名大將在沙場之上廝殺,在軍中威望甚高,但是到了此地,也不敢放肆喧嘩。 此時,葉千秋看向那何足道,不禁微微一笑。 三年前,襄陽大戰之后,他和黃老邪、洪七公回到了華山歸隱,彼時眾人齊齊匯聚華山,第三次華山論劍應運而出。 于是,葉千秋就搞出了天地人三榜,記錄江湖上大大小小的高手人物。 這何足道乃是西域高手,少年時期便名滿西域,以琴棋劍三才藝著名,自負才高,但只被列入了地榜第七。 所以,他很是不服氣。 于是,便一路東來,登上華山,想要一試身手。 結果,正巧碰到葉千秋二百九十歲壽辰。 許多故舊都來了華山,眾人圍觀之下,葉千秋也不好不露面。 本來,葉千秋這二百九十歲的壽辰,并不想大操大辦,但幾個徒弟熱心,通知了幾個故舊。 人不多不多,也有二三十個。 葉千秋是武林之中的前輩高人。 何足道是小輩中得小輩。 葉千秋本來派個人打發了他便是。 但聽了這何足道的琴聲,還是決定出來一見。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