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傅采林已經會過百歲,自知時日無多。 所以,他一直在盼望著中土大亂,只有中土處于分裂狀態,中土王朝的君王才能無力去征討高麗。 他今日前來終南山,一是為了探一探葉千秋的虛實。 二便是想從葉千秋的口中得知葉千秋關于中原大勢的見解。 從傅君婥口中,他得知了葉千秋的確有測算天機之能。 本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態,傅采林便來到了中土。 如今,隋朝勢微,楊廣窩在揚州已經大半年,追隨楊廣入揚州的那十五萬精兵,不知有多少人思鄉情切,想要回京師。 但是,楊廣顯然并不想著回京師,即便是已經有普通士兵在嘩變,楊廣也不想北歸。 因為,這大半年來,天下的亂局已經是不可收拾。 各路反王如同雨后春筍一般的冒了出來。 傅采林的這個問題一問出來。 葉千秋立馬便明白了傅采林打的是什么主意。 葉千秋看著傅采林,微微一笑,道:“傅大師的這個問題,請恕貧道不能回答。” 傅采林道:“為何?” 葉千秋道:“貧道乃是中土漢人,如何能將天機泄露給高麗人呢?” 傅采林聞言,身形一頓,頓時長嘆一聲。 他朝著葉千秋道:“傅某人本以為道長是方外之人……對普天下的生靈都是一視同仁。” “如今看來,是傅某人想錯了。” 葉千秋聞言,微微一笑,道:“方外之人,亦有根源出身。” “就像傅大師一般,一樣不是為了高麗在奔走嗎?” 傅采林微微一嘆,道:“中土雖然亂象已顯,但他日若有明主定鼎山河,定然會再侵高麗。” “我壽元已過百歲,自知時日無多,大限即至。” “如今,高麗最有野心,最有能力的當是蓋蘇文,我若去,將沒有人能遏止蓋蘇文的野心,高麗如今新羅、百濟、高麗三足鼎立的局面也會立即冰消瓦解,戰火會蔓延至半島大陸每一寸的土地,這是我不想見到的局面。” “不過,我可以看得出來這是無可改變的大勢,大亂之后始有統一,可是這情況須在沒有外族的干預下才能出現。” “高麗和中土其實本可以和平相處。” “若是道長能在大隋滅亡之后,扶植一個向往和平的君王,當是中土和高麗兩國之幸事。” 葉千秋聞言,呵呵一笑,道:“傅大師和貧道說這些話,好像沒什么用處。” “貧道志不在天下,更何況中土的事,也輪不到高麗來操心。” 傅采林聽了,能感覺到葉千秋話中有話。 他已經明白,對方并不喜歡和自己討論中土之事。 想到這里,傅采林朝著葉千秋道:“是啊,中土的事,還輪不到我一個高麗人來操心。” “今日和道長一戰,著實令傅某人大開眼界。” “既然諸事已畢,那傅某人就先行一步了。” 葉千秋聽了,淡淡說道:“傅大師,今日你我只是以修行者的身份比武切磋,來日再見,你我的身份便不再相同,貧道可不會手下留情。” “所以,貧道還得請傅大師小心行事,莫要把手伸的太長。” 葉千秋的話中帶著濃濃的警告意味。 這讓傅采林眼中閃過一抹莫名之色。 這世上還從來沒有人敢威脅他。 不過,天機子的確有這個實力。 傅采林知道,今天恐怕從天機子這里可能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了。 他朝著葉千秋微微拱手,再朝著一旁的寧道奇打了個招呼,然后便帶著傅君婥下了終南山。 傅采林來的快,去的也快。 傅君婥緊緊跟在傅采林的身后。 這一趟青華峰之行,對他們師徒二人來說,注定不是一次圓滿之旅。 …… 就在傅采林離開青華峰的第二天。 李淳風火急火燎的來找葉千秋,和葉千秋說道:“師父,師妃暄又下山了。” “這一次,好像是來真的。” “連梵清惠也跟著一起下山去了。” “和氏璧要出世的傳聞,已經是鬧的天下皆知了。” 葉千秋聞言,點了點頭,道:“既然如此,那我們也該下山了。” 李淳風一臉興奮的說道:“師父,咱去哪兒?” 葉千秋說道:“為師北上,你去洛陽。” 李淳風聞言,指著自己道:“我一個人去?” “我一個人去做什么?” 葉千秋道:“自然是拿和氏璧,這一趟,為師給你的任務,就是將和氏璧拿到手。” 李淳風聽了,微微頷首,覺得這是一個和師妃暄交手的好機會。 這時,葉千秋又看向在一旁院子里澆花的寧道奇,道:“老寧,這一趟洛陽之行,你和淳風一起去。” “和氏璧在什么地方,你是清楚的。” “想要拿到和氏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過,這是他的任務,你只需要保證他性命無虞就可以了。” 寧道奇聞言,微微一笑,道:“這到不是什么難事,” 寧道奇在天機閣已經呆了將近一年時間。 從葉千秋身上學到的東西,讓寧道奇受益匪淺。 寧道奇一直想加入天機閣,但葉千秋沒答應。 這一次,洛陽之行,葉千秋主動派任務給寧道奇。 這讓寧道奇很是高興,如果這件事辦的好,他或許就可以加入天機閣。 他可是從李淳風的口中得知,天機閣已經創立了千年之久。 天機閣的底蘊絕非是常人能夠想象的。 寧道奇猜測,真正的天機閣根本不在這青華峰。 真正的天機閣一定隱藏在不為人知的地方。 如果,他能加入天機閣,往后不但能從天機子這里印證一些東西,說不定還能進入真正的天機閣中。 有著千年底蘊的天機閣,一定有著比《慈航劍典》還要高明的武學寶典。 不然,天機子如何能修煉到今時今日的境界。 翌日一早,李淳風和寧道奇下山,直奔洛陽。 而葉千秋則是和石之軒、石青璇一起結伴,北上突厥。 葉千秋這一次北上突厥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將突厥之神武尊畢玄給干掉。 中原大亂將起,突厥對于中原的威脅要遠遠大于高麗對于中原的威脅。 他可以暫時放走傅采林師徒,那是因為他需要用傅采林師徒做餌。 但是,攪亂突厥,干掉武尊畢玄,卻是刻不容緩的事情。 至于,為什么要帶石之軒一起北上突厥。 是因為葉千秋要石之軒去對付魔帥趙德言。 魔門的事情,自然交給魔門的人去辦。 而且,他也想看看這大半年來,石之軒在青華峰隱居的結果。 石之軒的成長性很高。 趙德言就是石之軒的磨刀石。 而葉千秋之所以想讓石之軒發育起來,是想著將魔門的勢力收到天機閣的麾下。 這是一件比較有難度的事情。 石之軒不是屈居人下的主兒,想要他服氣,自然得全方位的壓制他。 魔門兩派六道,可謂是魚龍混雜,三教九流充斥其中。 葉千秋打算重新整合魔門,驅除害群之馬,收攏可用之人,擴大天機閣的勢力。 為往后尋找戰神殿,做進一步的準備。 就在葉千秋帶著石之軒、石青璇北上突厥之時。 遠在揚州的雙龍卻是準備在揚州做一件大事。 …… 揚州城。 自楊廣登基后,便下旨修筑他曾任總管的揚州城,改官名為江都。 不但擴城廓,廣興宮殿,修植園林,又在城北依山傍水處,建有歸雁、回流、松林等“蜀岡十宮“。 不過,最宏偉的是另行在長江岸邊建設的臨江宮,只要楊廣心血來潮,不管早晚,都會到那里觀賞長江的美景。 楊廣到了江都已經快一年,他現在正偕同寵愛的妃子蕭玉和朱貴兒在可俯覽長江的殿臺處飲酒作樂,渾然忘了現在外邊還是兵連禍結,天下處處都鬧得的風風雨雨。 長江水流澎湃的聲音,隱隱夾著樂曲悠揚之聲從宮闕連綿處傳來。 寇仲和徐子陵在禁衛統領獨孤盛的帶領下,正朝著望江臺行去。 寇徐二人回到揚州之后的這大半年來,在石龍的配合之下,已經盡數掌握了揚州大大小小的地下勢力,寇仲如今已經是坐穩了竹花幫幫主之位。 暗中又與巨鯤幫、巴陵幫、海沙幫有了牽連。 這一次,他們二人到這宮中來,卻是受了楊廣的召見。 楊廣不知從何處知曉他們二人曾經和葉千秋走的很近,所以,特意召他二人來覲見。 不知道想要干什么。 寇徐二人倒是不怕楊廣是想殺他們。 他們暗中自有消息渠道,楊廣如果想殺他們,直接派兵圍剿竹花幫就可以了,沒必要將他們二人傳入宮中。 更何況,二人如今已經非是吳下阿蒙,功力較之于大半年前,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 從吸了宇文無敵的內力開始,他們的內氣便是一直在增長。 洛陽回江都的路上,他們又遇到了強敵袖里乾坤杜伏威,初遇杜伏威,二人并不是杜伏威的對手。 只能借著踏天九步,一路逃亡,且戰且退。 杜伏威縱橫江湖數十載,卻是被寇仲和徐子陵這兩個不入流的小子給戲耍了個夠。 最后,杜伏威中了寇仲和徐子陵的圈套,直接被二人吸成了人干。 一代黑道梟雄淪為了沒有內力的廢人,直接葬身在了大江之中。 吸了杜伏威的功力之力,二人的功力又是突飛猛進。 后來,又遇敵手,二人已然不懼,聯手克敵,內力又是大增。 如今,便是獨孤盛這獨孤家的高手,也不敢對二人甩臉子。 獨孤盛一方面是忌憚二人的實力,一方面是懼怕這二人身后站著的天機子。 洛陽天津橋一戰,給獨孤盛留下了畢生難忘的印象。 時至今日,獨孤閥的第一高手尤楚紅的傷勢還沒有好利索。 宮內守衛處處,哨樓均有人站崗,若非有獨孤盛帶路,確是寸步難行。 望江臺在望時,前面迎來一名官員,截著他們。 此人長得斯文俊秀,年在三十五、六間,經獨孤盛介紹,原來是如今最得楊廣寵信的內侍郎虞世基。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