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居然是在大唐關中以及中原地區流傳甚廣,經久傳唱而不衰的《順溜之百家姓童謠》。 “大唐李為皇,威名四海昌;長孫賢為后,母儀人向往……” “東阿詩書程,詩賦美名揚;善陽老尉遲,奪槊最在行……” “清河有崔氏,本朝黃門郎;曲阜老孔氏,讓梨他最強……” “小秦將軍,這,這……”馬周此刻真不知道用什么言語來表述自己的心情。 秦懷道沒心沒肺地一笑,不以為然地解釋了起來。 “回稟馬相,這些都是遼東城中的蒙學教的,就是為了便于讓這些遼東百姓能更以最快的速度掌握我大唐官話?!? 區區童謠算得了什么?處弼兄為了這遼東城的人口發展,以及為了提高這遼東的百姓識字率以及普通大唐官話,可謂是煞費苦心。 遼東城所有百姓家的子女,未滿十六的一律強制入學,進行全日制教育。 當然,每一位進入蒙學學習的小年輕,不但蒙學包他們的食宿,紙張筆墨也都全部免費。 而所有十六歲,以及成年的,不論男女老少,都要參加夜校,以街道為單位,每日輪翻教學。 并且會給出任務,比如說一位四十歲的婦女,學會一句日常用語,這位婦女,將會獲得十斤米。 能夠在一個月之內,用大唐官話進行簡單勾通十句以上者,可領肉十斤,白疊布一匹。 另外,成年人只要能夠使用大唐官話進行交流,那么他們就獲得進入大唐商行旗下各行各業的優先選擇權。 并且,在遼東城內,所有的酒樓內,或者說所有的公共場合,都會有類似于說評書的這種人。 在各處用標準的大唐官話,講述著一些輕松詼諧有趣而又精彩的故事。 總而言之,現如今這遼東城內外的那些本地百姓以及那些異族百姓們學習大唐官話以及漢語的興趣都極其濃厚。 畢竟,只要能聽得懂,還能夠用大唐官話交流,就能夠從漢唐商行手中換取到糧食,甚至是肉類以及各種過去難得一見的生活物資。 所付出的,就只是克服自己的羞恥心,厚起臉皮多聽多說。 再加家里的娃娃們都在蒙學里邊學習大唐官話,回到了家,一樣也可以教自己的爹娘長輩。 等到來到了遼東城附近之后,果然,耳朵里邊聽到的多是結結巴巴,甚至發音都不太標準的大唐官話。 不論是背著柴火的老農,還是提溜著籃子在販賣貨物的大嬸,都抄著那猶如夾生飯一般的大唐官話在進行交流。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