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仿佛又看到了爺爺在燈下,戴著老花眼鏡吃力的抄錄的模樣…… “公子,公子?” 鄧稱心抄錄了一會后,公子的聲音卻突然暗啞了下去,半晌沒有再開口,這讓鄧稱心不禁有些惶然。 “沒事,嗯,我們繼續(xù)吧……”程處弼吸了吸鼻子,朝著鄧稱心頷首示意之后,繼續(xù)背誦著那已然銘刻于心中的短文。 短短一千余字的三字經(jīng),卻也讓鄧稱心抄得手疼。 接過了鄧稱心手抄的三字經(jīng),程處弼認真地修訂著,一些不適合出現(xiàn)在當下的故事和詞句自然會做出修訂和刪改。 一千多字的三字經(jīng),刪刪改改下來,最后只剩下了堪堪千字左右。 程處弼這才滿意地點了點頭,讓那鄧稱心重新抄錄一遍。 “三公子,這東西小人怎么覺得跟千字文有些類似?” 程處弼忍不住看了一眼機靈的鄧稱心,果然是個聰明人,滿意的地點了點頭道。 “不錯,這也是跟千字文差不多,用以開蒙的書籍,它的名字就叫《三字經(jīng)》。” “小人感覺比千字文更好讀,也好記。”鄧稱心兩眼放光,滿意臉心悅誠服地道。 程處弼理所當然地點了點頭,他倒是知道一些關(guān)于《三字經(jīng)》、《百家姓》和《千字文》的普及知識。 這三本書合稱為“三百千,又叫《三家村》。算是華夏傳統(tǒng)開蒙教育的第一書,知名度極高。 甚至可以說家喻戶曉也不為過。而“三百千”之中,又以《三字經(jīng)》為首,稱為經(jīng)。是正經(jīng)的那種,絕對不是粗口合集。 以《千字文》墊底稱為“文”,當然在文字難度、知識水平和文學素養(yǎng)等多方面來慨括。 《千字文》的要求更高,沒有一定的文字學基礎(chǔ)和文化素養(yǎng),對《千字文》是既讀不懂,也欣賞不了。 而《千字文》成文于南北朝時期,至于《三字經(jīng)》則成文于南宋末年。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