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程處弼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做是可以做,但是耗時怕是不短。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緬鋼給牛哥做義肢,已然剩不了多少。 劉弘基不由得眉頭大皺,不過好在,劉弘基麾下這些親兵,年紀最大的都快五十。 年輕的也將近四十,都已然成家,不準備上戰場。 “那既然如此,小侄倒有個辦法,那就是盡量的少用各種鋼材,而以木質為主。這樣倒也可以。” “只是耐用性,怕是比不得我給牛韋陀制作的那種。” “無妨無妨,只要能用就是了,大不了日后壞了,再照著樣子繼續制作,而且木質的還能輕快點。” 于是,程處弼再一次跟張醫令打了聲招呼之后,領著兩位忠仆離開了太醫署。 找到了一家木器行,讓木器行的老板挑出好木料,照程處弼的設計圖,先給每一位傷殘人士都訂制一副義肢。 第四天,程處弼親自帶著那六副義肢前往劉大將軍府邸。 劉大將軍看到了那些造型與常人的手腳類似的義肢,特別是上肢雕刻得十分的精美。 那是一個微握成拳頭裝的義肢,大拇指與另外只根手指都有一定的彎曲度。 一名齊腕而斷的親兵首先成為了第一個試用者,將自己的胳膊伸進了義肢內,由著皮帶束好。 放下了袖子之后,若不細看,根本看不出差異。 而且程處弼還特地讓那位親兵嘗試了下用手去拿東西,雖然不是很靈便,但是至少卻有了手的類似功能。 看得劉弘基眉飛色舞,那些殘疾的親兵們則是喜動顏色,朝著程處弼連連稱謝不已。 接下來的日子,前來太醫署走訪的大唐名將們,都從程處弼這里拿到了類似的義肢設計圖。 然后又送到那家木器行去訂制義肢,有了程處弼這位優秀的醫務工作者的加持與設計。 單單是那些大將軍、將軍的訂單,就讓那家木器行的老板眉開眼笑不已,干脆就按照程太常的那些設計。 制作了不少的義肢,直接拿來進行售賣,還真別說,生意至少不差。 畢竟大唐立國至今也不過十來年,而且這十多年來,一直征戰不休,可是有不少的將士們因戰事傷殘。 雖然這些義肢達不到后世的那種標準,而且還是木質的,耐久性怕是要遜色。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