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陳斌描述他的想法時,張嘆腦海里迅速搜索相關(guān)的信息,很快鎖定了前世的《寄生蟲》,韓國導(dǎo)演奉俊昊的封神之作,對人性的刻畫,對社會階層撕裂的展現(xiàn)都非常的深刻。 張嘆在與陳斌交流中不斷把他的想法展開具象化,以至于陳斌越聊興致越濃,覺得遇到了知己,他突然冒出一句臥槽,把張嘆嚇一跳,之前保持的溫文爾雅的形象頓時碎裂,原來沒有導(dǎo)演是溫柔的。 張嘆回去后,花了兩天時間回憶,把《寄生蟲》寫了出來,加上了自己的理解以適應(yīng)這個世界的實際情況,然后發(fā)到了陳斌的郵箱,便沒再管,等待陳斌的回復(fù)即可。 最近小紅馬的小朋友在準(zhǔn)備去看望懷孕的小柳老師,小可愛們在張羅禮物,別的小朋友張嘆不知道,但小白他知道,這個小朋友在準(zhǔn)備缽缽雞。這道麻辣小吃不適合孕婦吃,但是勸不住,小朋友干勁十足,纏著她舅媽教她,她舅媽已經(jīng)發(fā)了幾次飆了,但是沒用。 話說陳斌收到郵件后,先是對張嘆的速度驚訝了一下,早就聽聞過張嘆才思敏捷,劇本寫作速度非常快,今天一見,果然名不虛傳,前天才和他談想法,今天就交稿了。 他一開始以為只是劇情梗概和故事大綱,但是打開后發(fā)現(xiàn)不是,而是一份完整的劇本! 他有些不敢相信,關(guān)掉文檔,重新打開郵箱看了看,沒錯,郵件上的落款寫著的張嘆的名字。 ——陳導(dǎo):那天根據(jù)你的想法,我初步寫了一份劇本,《寄生蟲》,請過目。 是劇本,不是大綱或者梗概。 這就厲害啦。 還沒看劇情,但就這速度,已經(jīng)讓人嘆為觀止。 他在娛樂圈里幾十年,合作過的編劇沒有幾十,也有十幾,要寫一份劇本,最快也要一周時間,這還是在思考成熟的前提下。 陳斌當(dāng)即把劇本下載到個人電腦里,打開看。 《寄生蟲》。 他琢磨這名字,越琢磨越覺得真貼切和形象。 他迫不及待地看起了正文,不知不覺一個上午就過去了,桌上的電話響了起來,把他驚醒,他這才發(fā)覺自己看了這么久。 初看一份劇本,他一般都是一目十行,速讀,剛看《寄生蟲》時,他也是一目十行,但是不知不覺就放慢了速度,開始一行一行看,開始一個字一個字看,開始看著一頁內(nèi)容發(fā)呆,腦海里不斷浮現(xiàn)畫面,思考著這些文字如何轉(zhuǎn)換成聲光電藝術(shù)。 陳斌依依不舍地合上電腦,找到被文件掩蓋的手機(jī),給張嘆打了過去,言語里毫不掩飾對這部劇本的喜愛,要說有什么修改的地方,他一下子真不想不到。 打完電話,陳斌想了想,從通訊錄中找到另一個名字,撥了過去。 “老陳,電影有眉目了?”電話那頭的聲音有些疲憊,那是陳斌上一部電影的投資人,也是制片人。 “找了許多關(guān)系,都表示很難,估計只能耗著,等政策寬松了自然就放了。”陳斌說。 “那我三千多萬等于打了水漂,一聲響都沒有!”電話那頭在壓抑著怒氣。 “響了120分鐘。”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