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一零一章 豬-《我的大宋新帝國》


    第(1/3)頁

    春秋時期,就有“六畜”之說,指的是馬、牛、羊、豬、狗、雞。

    禮記中,將牛、羊、豬稱為太牢,是國君和卿大夫才能享受的美味。

    而普通百姓“非鄉飲酒,膢臘,祭祀無酒肉”,簡單來說,就是普通百姓不是逢年過節,紅白喜事,吃不到肉。

    牛肉一開始是最重要的肉食,不過在戰國后期發明了木犁,華夏成為了農耕社會,至此以后牛成為最重要的勞力,開始禁止吃牛肉。

    水滸傳中,那些殺人犯,地痞流氓住店開口,閉口就是上兩斤牛肉,其實是一種破壞與反叛思想,現實中根本沒有牛肉賣。

    魏晉時代,精神思想超越了物質追求,并且成為思想主流,從此,豬肉成為上不了臺面的食物。

    因為豬長于污穢之地,肉味腥騷,被人們厭棄。

    從此之后,羊肉成為華夏最主要的肉食,從魏晉到明朝的一千年間,沒有任何肉類能挑戰羊肉的地位。

    宋仁宗時期,皇宮一年消耗羊肉四十三萬斤,可是豬肉連百分之一都不到,只有四千一百斤。

    皇帝請大臣吃飯,上豬肉是罵人,接待外賓,上豬肉甚至能挑起戰爭。

    豬肉只是給最下等的宮女,太監們逢年過節的時候加餐用的。

    至于說蘇東坡發明了東坡肉,其實是鼓勵人們吃豬肉。

    實際上呢,東坡肉為了去除豬肉的騷味,用了大量的香料,復雜的工藝,根本不是普通百姓吃得起的。

    原生態的豬肉很騷,肉絲也很粗,這一點,與后世的野公豬差不多。

    不過后世吃野豬肉可以用大量的調料壓味,古代的百姓卻沒有這個條件。

    春秋時期,其實閹割技術就已經開始流傳。馬叫騸、牛叫犍、豬叫豮、羊叫羯、狗叫猗、雞叫閹,甲骨文里都有記載。

    不過干這個行當的人都是被人瞧不起的,是屬于最下賤的行業,一直拓展不開。

    更主要的是,古代閹割禽獸是為了改變其習性,而不是為了吃肉。

    不管是馬牛羊豬,閹割是為了閹割野性,服從命令。

    所以閹割并不是從幼崽開始,也導致了在幾千年里,人們并沒有意識到,從幼崽時期閹割豬,就能得到不騷的豬肉。

    也是從宋朝開始,華夏失去了北方,甚至是西北,馬肉退出了百姓的餐桌。

    馬肉其實也不好吃,肉絲還粗,而魚從這個時代,逐漸取代了馬肉,成為百姓餐桌上的食物。

    趙德昭當然很清楚,豬肉其實也可以很好吃,雖然不能說超過牛肉和羊肉,但是有一點是牛羊比不上的,那就是豬好養。

    不管是跟牛羊一樣打豬草,還是吃人們的剩食殘羹,都可以養活。

    米糠,麥麩,這種從大米和麥粒外表去除的外皮,更是在未來成為豬的主要營養源。

    在農耕社會的華夏,青草不多,但是這兩種主要食材的邊角料,卻用之不竭。

    所以,推廣豬肉,改善天下人的習俗,應該從現在開始。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潼南县| 志丹县| 巍山| 万安县| 永清县| 牙克石市| 寿光市| 武川县| 基隆市| 平塘县| 张家口市| 格尔木市| 龙山县| 宣威市| 郸城县| 柘城县| 芮城县| 阿瓦提县| 玉树县| 平原县| 华亭县| 柘荣县| 西昌市| 陵川县| 沈丘县| 永仁县| 扎赉特旗| 开封市| 格尔木市| 彭泽县| 博罗县| 堆龙德庆县| 莱阳市| 江西省| 汤原县| 含山县| 通城县| 曲靖市| 水城县| 清丰县| 姜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