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于小山失蹤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孟串兒料理完了李林和吳鵬,糾纏在血契不血契的夢境里,等她稍微挪開心思,忽然發現地宇證券變天了。 地宇證券不屬于頭部券商,沒有像國泰君安、中信建投等那種巨無霸券商的平臺和資源優勢。2015年的時候靠著新三板大火,起了一波行情。 做市資金當時多到爆棚,可惜地宇證券過于盲目樂觀,把大量金錢投放到了諸如影視、游戲等自身研究不精的領域和行業,大量項目投資失利,在市場上落下了個“人傻錢多”的名聲。 2015年后半年開始,地宇證券就逐漸走上了業績滑坡。孟串兒所在的投行部門一直都在兢兢業業地做業績。 看上去價值不菲的FA收入,也都是一個項目一個項目做出來的,比起做市部門一筆就投出去幾個億,然后損失超過百分之五十的傻比行為,孟串兒的腦子算是智商正常,沒被驢踢過的。 但是大家想想看,就算一個優質的FA項目,辛辛苦苦篩選出來,沒有三個月左右的周期做不出來,一個億的額度的收入僅僅為300萬到500萬之間,有時候甚至更少。而做市部門一次性投出去虧損的錢就是盈利的20倍以上。 用錢生錢,聽上去好聽,其實就是一群貪心不足蛇吞象,沒多大本事,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的自詡為投資天才的二百五的YY盛宴。(作者求生欲很強,能賺到錢的投資界大佬都是天才,一筆賺不到的才是二百五,比如地宇證券的誰誰誰。) 加上周沙璧出事算是圈子里的重大丑聞,被地宇證券瞞得密不透風,生怕那些聞風而動的媒體抓到任何把柄。 同時,地宇證券還在謀求上市,可是業績滑坡,后續增長乏力,天花板就在手邊,未來的窗口卻看不見。 這一切的一切導致地宇證券的高層極度渴望轉型,“思變”和“創新”變成了高頻詞兒,蕩漾在每個地宇證券的大高層小高層和一堆繁冗復雜的大會小會上。 像春風野綠了江南岸,把每個人的心吹得長了草。我特么的沒寫錯字兒,就是野綠,不著邊際,沒啥章法的嘚瑟。 孟串兒覺得跟她無關,投行部好容易理順下來上下一心,正是兄弟們踏踏實實大干一場的時候。 沒了于小山,心里總是像被火折子燒出一個洞,但是飯總是要吃的,更何況孟串兒一向信奉一條真理。 愛情是有可能辜負你的,它最沒道理,你付出的越多,回報就是一場賭局,也許翻倍,也許血本無歸。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