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留給人們的時間只有短短三個月了,避難所的機動性又不行,一個小時8公里計算,3個月只能移動1.73萬公里。 這個數字聽起來倒是蠻大的,但對比茫茫陽河,不知道多少大的地盤,只是一個小到不能再小的數字了,一旦走了冤枉路,哪怕知道新大陸的位置,也不一定能夠及時趕到。 會議室中響起了一陣討論聲,人們很快就有了決議。 “70%的幾率發現新大陸,我覺得可以冒一次險。”說話的是戴輪上校,“我們現在的反重力飛機已經成熟了很多,改進了好多次,駕駛員們也有著較多的試飛經驗,只要不遇到空間潮汐現象,風險不是太大。” “在高空飛行,三個小時的時間,就能夠直線探索三千到五千公里的區域。” “各位,空間潮汐也是可以預測的。”負責這一塊的劉青山教授說道:“最近的陰世界走廊一直比較穩定,我們可以對此進行一定程度的預測。一天內發生事故的概率很低,不到萬分之一。” “昆侖山的信號雷達也會全方位啟動,爭取以最大的功率,為飛機指引方向!” 另外的幾位專家道:“相應的電磁場保護措施,就由我們的團隊來執行吧,我們可以用一些手段,盡可能地避免磁場干擾。” 丁原也是點了點頭:“按照你們的意見,可以派遣飛行員探險。不過,不要太過勉強,不管怎么樣,其他的方向我們已經探索過了,避難所也只能夠朝著那邊運行。” “飛行途中,遇到了危險及時返航。我們還有兩個多月的時間,雖然不算充分,但也不算太短。所以沒必要勉強,以至于機毀人亡。” “是的。” “哦,對了,各位。還有一件事情需要考慮。”陸一鳴補充了一句:“那一片未知的大陸,可能的災難是電磁場或者是類似的災難。我們的避難所,是不是要提前做出一些準備?” “如果到了新大陸,發現所有的電子儀器都沒辦法使用了,那可就慘了,早點做準備也是好的。” 針對這個問題,大伙進行了詳細的討論。 其實防范電磁波的方式還是蠻多的,防輻射涂層,或者法拉第牢籠等等,足夠厚的水泥也能夠防輻射。就是工程量比較大,想要將整個避難所防御過去,又得劃撥一筆經費才行。 雖然現在的工業能力大幅提升,可面對如此多的重要工程,還是顯得捉襟見肘。 “那就……先做一點初期的工作。等偵查結果出來了,再劃撥更多的資金應對這件事。”丁原最后拍板道。 就這么討論下來,反重力飛機的探索工作組正式成立。。 當代士兵中不缺乏真正的勇士,每個士兵都很寶貴,這不僅因為生命可貴,而是因為他代表著人類真正的勇氣與榮耀。 70%的概率發現新大陸啊,即便“新大陸”大概率是有災難存在的,人們也依舊渴望戰勝上方的困難,在新大陸上定居、繁衍生息。 是的,重建一個新的文明,不用在陽河中提心吊膽……這難道不是大多數人的夢想嗎? “保證完成任務!”偵查大隊的李堯上尉,立下了軍令狀。 軍人的行動速度很快,會議結束后,立馬有幾個團隊對著飛機完成了一系列的電磁場保護手段。 第三天早上六點鐘,趁著天氣晴朗,三架反重力飛機從昆侖山號的甲板起航,飛向遙遠的東南方向……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