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短信聲響起。 【您尾號6299的儲蓄卡,于9月29日10時20分收到江記海鮮酒樓人民幣74000元,活期余額532000元】[建設銀行] 看著轉過來的錢,李青峰發現比前幾天的少了,不過這也很正常,畢竟開海已經快一個月了。 梭子蟹的紅利期已過,喜歡吃的人,短時間,估計已經都吃爽吃膩了。 市場目前是供大于求。 聽老吳說,現在梭子蟹的行情越來越差,收購價越來越低。 上好的梭子蟹,跌到20元。 那些出海前,沒有事先聯系好販頭的,回到碼頭,被壓到15元的都有。 那些斷手斷腳奄奄一息的梭子蟹,根本沒人要了,被人以非常低的價格收去當魚肥。 有些黑心賣家則冰凍起來,通過拼多多之類的平臺賣給那些貪便宜的。 李青峰本以為市場會堅挺點,沒想跌的這么快,可找阿貴了解了下,這才發現事情沒那么簡單。 梭子蟹收購價是很便宜,可零售終端的價格卻一點也不便宜,每斤還是賣到六七十這樣。 一邊是大量梭子蟹沒人要。 一邊依舊是高價出售。 感覺市場被某些人強行調控了。 李青峰的老師也曾跟他講過:為什么有些產品,在供大于求的情況下,也不愿意降價? 李青峰也曾回答過這個問題。 一個是品牌定位。 有人故意要把梭子蟹定義為高價海鮮,這樣很符合國人的想法,越貴越想買,越便宜越不想要。 一個是利潤最大化。 一旦發生供大于求時,那么供應方自然急著出手,甚至不惜低價拋售,而控制終端銷售的人,只要穩定住價格,利潤反而是平常好幾倍。 他們寧愿讓大家吃不起梭子蟹,讓梭子蟹爛在碼頭,也不希望看到梭子蟹降價太過嚴重。 畢竟一旦降價了,那大家就會忍不住等降價的時候再去買來吃,就跟大家會把購物車里的東西,等到雙十一和六一八時在清空。 而這種行為,對實體銷售行業來說,是非常致命的,尤其那些海鮮販頭,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控制零售終端,再聯合起來壓榨漁民。 這個壓榨形式已經存在了很多年,就跟北方水果爛在地上,而沿海城市也買不起水果是一樣的道理。 利潤才是生意的本質。 在這場較量里,并沒有誰對誰錯,只有誰掌握了話語權。 不過..... 現在很多漁民也開始反擊了,有做海鮮直播的,開始嘗試跳過這些魚販子和大老板,利用直播平臺帶貨。 只是目前這種形式能賺錢的并不多,關鍵還是海鮮運輸的費用高,不單要加冰袋,還要使用泡沫箱,大多數都必須上冷鏈。 內陸的還無法配送,大多數只能走省內或者較進的隔壁省,外加平臺有抽成,想有銷量還得投放廣告。 魚販子惡心。 平臺套路也多。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