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接下來兩天。 來東山村采摘的客人絡(luò)繹不絕。 都是看了熱點(diǎn)新聞追蹤欄目慕名而來的。 村民們活了幾十年,還是頭一次知道菜還可以這樣賣,而且比辛辛苦苦拉出去賣賺的多得多。 因此,整個(gè)東山村所有村民都興趣高漲,變著法的吸引前來采買的客人。 “你說這些人是不是腦子有病。城里到處都是賣菜的,非要大老遠(yuǎn)跑咱這窮山溝摘。這一來一回路費(fèi)都?jí)蛸I好多菜了。” “你懂個(gè)屁,城里人啥沒吃過,人家是為了享受采摘的樂趣。” “采摘有什么樂趣?” “你問我,我哪兒知道……你去問趙子龍去,這小子腦袋靈活,一天賣兩萬多……看看人家,再看看你,廢物一個(gè)。” “臭娘們,怎么跟老子說話呢?羨慕人家趙子龍,有本事跟他過去。” “我倒是想,可他不樂意……噓,別吵了,有車來了。”女人就停止?fàn)幊常鲃?dòng)湊了上去。 “請(qǐng)問趙子龍的菜地在哪?” “趙子龍啊,他今天不在家,我們家的菜也是無公害蔬菜,比他的價(jià)格還便宜。”女人說道。 “沒在家啊,那太可惜了。算了,回去吧!” “別啊,在我家采摘一樣。” “你家這啥菜地啊,跟趙子龍家比差遠(yuǎn)了,亂糟糟的不說,一點(diǎn)都不漂亮。”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于是乎,東山村的田間地頭變成了花的海洋,管它什么花,只要好看,村民們就一股腦的移栽到地里,更聰明的也學(xué)著趙子龍把地規(guī)整的干干凈凈。整整齊齊。 這樣的惡性競爭造成的后果就是趙子龍的采摘田生意越來越差。 短短一個(gè)星期之后,光顧趙子龍采摘田的客人從最開始的一百多人銳減到二三十人,收入也直線下降到了三五千塊。 村里的那顆大槐樹下,到了晚上村民們都愛聚在這里閑聊。 “老林家的,今天賣了多少?” “才一千不到,老梁今天可以,賣了有兩千。”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