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10月公布獲獎名單,12月10日舉行頒獎典禮,即諾貝爾逝世周年紀念日。 按照傳統慣例,如果名單公布現場,需要連線諾貝爾獎得主,就會電話通知做好準備;如果不打算連線諾獎得主,那么就公布前幾分鐘打個電話通知一聲。 杜恪看完直播后,才從助理口中得知,諾獎委員會其實打來了電話,邀請他于2023年12月10日,前往瑞典斯德哥爾摩參加頒獎典禮。 杜恪在通過沈陽陽與上級聯系溝通之后,答復了諾獎委員會,不出意外的話,他會親自前往頒獎典禮現場接受頒獎,便發表獲獎致辭。 迄今為止,他的軍工科學家背景還沒暴露。 閃電一代已經陸續與多個國家合作,很多能源巨頭也參與進來,單純依靠科大閃電直接打入各國市場的道路已經被羅米化解,所以只能采取與各國能源巨頭合作,進行技術授權合作建廠。科大閃電產能嚴重不足,多數都是通過比亞迪、寧德時代等代工廠,與國外合作。 如此多贏局面,電子流電池預料中的新能源革命沒有發生,反而又成為一場資本的盛宴。 故此杜恪也沒有成為能源巨頭的眼中釘,反而顯得和藹可親,一些能源巨頭贊助的學術交流活動,頻頻向他發來邀請,出場費都炒到幾百萬一天。 所以。 國家層面綜合考量之后,認為杜恪可以前往斯德哥爾摩接受頒獎。 至于杜恪本人,就更沒問題了,他只是一具地球分身,就是打爛了炸成灰,也不過時重新化作心靈能量回歸本體而已。風險就是有可能暴露自己的秘密,但只要老米老老實實的,誰會來暗殺他,讓他暴露。 故此。 總走了開心嗨皮三天的老同學們,杜恪就一邊研究一邊開始自己寫獲獎致辭。 “老板,皖省衛視臺長親自登門拜訪,已經在會客室等待半個小時了。”秘書打扮的田瀾,捧著幾分資料走進來,一邊幫杜恪重新泡茶,一邊匯報道。 “告訴吳臺長,等多久都沒用,我不接受采訪就是不接受采訪。這不是央視或者地方衛視的問題,是我不想接受采訪,低調是我的天性。” 杜恪頭也沒抬,他這幾天,推了多少波采訪,自己都記不清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