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人在家中坐,喜從天上降。 杜恪還沒去夏科大報道,他的職稱又提升了,正式趕在開學開課之前,晉升為正高教授。現年二十四歲的杜恪,正式成為國內第二年輕的正高教授研究員。 第一年輕的正高教授研究員,則是解決了西塔潘猜想的劉路,年僅二十二歲就被中南大學破格聘請為正高教授研究員。 只能說夏科大還是受到體制約束不敢邁開大步,不然的話去年就該破格聘請杜恪為教授,而不是等到今年,陳嘉庚科學獎授予之后,才提拔杜恪為正高教授——當然,也可以看做是發生在杜恪身上的事情太多,學校來不及這么進行提拔,畢竟兩個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籌備,就夠學校忙碌了。 由于夏科大正在忙碌軍訓,杜恪沒有課,所以抽空去了一趟金陵南大。 今年,香江求是基金會將在南大大禮堂舉行,2022年度求是頒獎典禮,為過去一年里在數理化生領域有杰出貢獻的華夏科學家授予獎勵。大獎項一共有四類,分別是求是終身成就獎、杰出科學家獎、杰出青年學者獎,以及杰出科技成就集體獎。 毫無疑問,憑借電子流理論,杜恪已經開啟橫掃獎項的勢頭。 他將前往頒獎典禮,接受杰出科學家獎與杰出青年學者獎,將近共計兩百萬。頒獎典禮乏善可陳,頒獎嘉賓是國內生物界的大犇施一公,杜恪在院士大會的時候,與施一公交換過聯系方式。而頒獎結束后,他又被南大物理學院李院長拉著,去給南大的學生做演講。 “杜主任啊杜主任,難得來一趟南大,不留點知識下來,我身為地主就是不合格的。”李院長還不是院士,但也快了,資歷快熬到。 “李院長這么說就折煞我了。”杜恪從善如流。 南大北大夏科大,華夏物理專業昔日三劍客,南大的物院底蘊沒話說,但目前有所沒落,僅剩下聲學和凝聚態還不錯。再加上當年王聞事件元氣大傷,這幾年在國內多多少少有點抬不起頭。而依靠張鋮收的理論、薛忠坤的實驗,水木大學凝聚態方向迅速飆升,早取代三劍客地位。 物院多功能大廳,晚上濟濟一堂,學生老師基本全都到了。 面對今年華夏物理學界最拉風的科學家,所有人都想要來領略一番杜恪的風采——頒獎典禮上的明星風采不算,那英俊瀟灑的相貌,對平凡的科研工作者和學生們來說,屬實屬于降維打擊。 “很高興能來到南大,與南大師生面對面交流……南大歷史底蘊豐厚,要說的話說上一天一夜也說不完,所以我就不在這里多說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