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除了兩個實驗室之外。 國家在個人榮譽方面,也毫不吝嗇。 杜恪順利獲得優秀青年科學基金扶持,也就是所謂的“優青”;然后再入選青年長江學者,這是所謂的“青長”;因為他沒有出過讀博經歷,所以沒法入選青年千人計劃。但是這已經不重要,今年的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已經沒有跑,電子流理論獨一檔。 “我24歲時候還在夏科大當助教,整天跟在導師屁股后面跑腿。”潘校長與杜恪漫步在夏科大校園中,無限感慨,“你已經成為國家科研界的青年領軍人物,如果不是太年輕,加上資歷實在太單薄,說不定憑借電池和電漿,國家一個院士都舍得送給你。” “現在獲得的一切榮譽,都超過了我的想象,說實話,潘老師,我到現在還暈暈乎乎的。”杜恪實話實說,這一個多月以來,簡直實現了人生三級跳。 感覺除了諾貝爾獎這個執念之外,都快沒有什么遺憾,人生圓滿了。 “這不就是科研的魅力嗎,我們搞科研的,就盼著能出一項震驚世界的成果。你做成了,哪怕你只有十歲,一樣舉世矚目,你做不成,就算熬到退休,也沒人問津。” “我真的很幸運。” “有實力的人才有幸運。” 杜恪淡淡一笑,沒有反駁,他可不是有實力,是真的幸運而已。 “對了,我看了這期的nature,你的論文真的是一篇接一篇,羨慕你們年輕人啊,早早就迎來了科研噴發期。”潘校長感慨之后,問道,“下一篇論文,還發nature嗎?” “沒想到,暫時也沒那么多想法,往nature上發,主要是實驗室的研究進度跟不上了。不過pans和p.r.l都向我約稿,還有幾個歐洲那邊的期刊,我打算往pans投一篇,說不定以后米利堅科學院也選我當外籍院士呢。但是p.r.l這邊也得投一篇,編輯告訴我,今年我會入選會士,哈哈。” pans是《米利堅科學院院報》,從名字來看,就知道它的等級,米利堅科學院怎么說也是國際頂級科學組織,作為院報,等級自然不低。 至少在物理界科研人員的眼中,pans不比nature和science雜志差多少。 不過也是因為院報屬性,只要通過米利堅科學院院士發表的論文,基本很容易過,而沒關系的科研人員,想要發表則難得多。此外院報的論文數量也比snc三大刊要多,導致了論文質量良莠不齊,拉低了評價,影響因子多年徘徊在10點左右。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