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四章 進退-《漢鼎余煙》
第(1/3)頁
諸葛亮對叛亂荊州士人的處置既快且狠,近千顆人頭滾滾,只在一夜之間。而地方上,竟沒有引發太多的震動。
其余巨室豪右依舊是以張存、韓增、衛涇、黃柱等人為首,紛紛贊賞,都說漢中王自是仁厚,孔明也堪稱仁至義盡。既然潘濬等人自尋死路,軍師將軍除暴禁邪、直法行治,乃是理所應當。
荊州上下皆是忠良,早就與潘濬這等死不足惜的叛逆劃清了界限。此時豈止情緒平穩,簡直歡呼雀躍。
之后諸葛亮繼續坐鎮江陵。
自建安二十一年四月到七月,孫劉兩家的戰斗依舊如火如荼。
隨著荊州、交州全力動員,逐漸匯集龐大兵力,投入到向江東的作戰正面。
五月中旬的時候,陸議、魯肅等人主動放棄陸口東撤,李嚴、寇封、習珍等部越過陸口,攻陷浦圻。隨即左將軍雷遠領交州軍一萬抵達前線,統轄全軍。這一路,兩州兵馬合計三萬余人,直逼鄂縣、西塞。
同時潘璋、徐盛兩部糧食無著,終于被迫投降。于是荊州軍本部終于騰出手來,關羽親領三萬余眾猛攻駐在夏口的朱然、孫瑜等部。
朱然頗擅守城,依托夏口與沙羨兩處戍城,一度與關羽互有攻守。然而孫瑜不久病死于軍中,其部曲大為沮喪。
孫瑜軍中固然有勇士,但大體來說,稍顯良萎不齊。苦戰數日后,傷亡不小,本來就斗志衰退,主將一死,更是散亂不堪。朱然分遣人手控制孫瑜所部,自家用于前敵的兵力反而捉襟見肘,于是漸漸不支。
面臨如此巨大的軍事壓力,江東選擇了向許都朝廷上表臣服。當月朝廷便遣使,正式封拜孫權為車騎將軍,以年僅七歲的孫權長子孫登為侍中,留鄴城。
交出了長子,就只換來朝廷承認當年被玄德公推舉的職位,價碼較之數年前許諾的吳公、揚州牧,未免不堪。而孫權的部下則喜氣洋洋,皆因許都朝廷又封四十二人為列侯,為將軍、郎將百余人。其中陸議果然為鎮東將軍,儼然成了足以與吳侯分庭抗禮之人。
既然孫氏臣服,曹氏除了政治上的抬舉以外,也有軍事上的支援。雖然曹公所領的鄴城中軍精銳疲憊不堪調動,但各處前線駐防兵力仍可一舉。
六月以后,曹軍三路齊發。
樂進往江陵,文聘往夏口,而聚兵江淮的于禁督領臧霸、孫觀等部,橫掃了包括皖城在內的孫氏江北領地,兵鋒直逼大江,作出渡江支援吳侯的姿態。
前兩路倒也罷了,關羽虎踞南郡,自有辦法驅除他們。而于禁對吳侯的支援,簡直讓吳侯心膽俱裂,急召前線諸將折返。
到了七月,關羽攻入夏口,重新占據了這座他在赤壁時聚兵的軍事要塞。雷遠則率軍破入西塞,直逼柴桑。而交州軍自南海出發的一部,也已經攻入廬陵郡。
由于前方戰局實在順利,益州諸將也有立功的念頭。故而漢中王又遣出甘寧、吳懿等將充實荊州兵力,一度在大江南北集結了近八萬雄兵。
江東歷三世經營,兵力十分雄厚,即便到這時候,與漢軍對抗的吳軍水陸兵力仍然更多。但水軍再怎么強盛,終究無法上陸爭衡,更兼諸將人心浮動,各部都不全力作戰,江東政權搖搖欲墮。
直到七月中旬的時候,荊州軍一部偏師前出,在潯陽以東撞見了南下的曹軍于禁所部。兩軍惡戰一場,各自折兵數百,在龍感湖、大官湖一帶扎營對峙。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周至县|
赤水市|
南陵县|
崇阳县|
漯河市|
呼和浩特市|
巴青县|
突泉县|
云林县|
德令哈市|
喜德县|
兴山县|
高州市|
博兴县|
绵阳市|
双峰县|
炉霍县|
多伦县|
榆树市|
东兴市|
门头沟区|
古田县|
龙川县|
安西县|
溧阳市|
雷山县|
镇雄县|
水富县|
体育|
临武县|
和硕县|
麻阳|
林州市|
奉化市|
定州市|
西昌市|
冕宁县|
紫金县|
正镶白旗|
南汇区|
于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