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顧飛剛剛加盟曼聯不到兩年,和利物浦的球員打交道也就第三次,還沒有建立起什么交情,他板著臉目視前方,耳朵里充斥著《你永遠不會獨行》的聲音。 《你永遠不會獨行》并不是一首專門為利物浦足球俱樂部寫就的隊歌,它原本是一首已經傳唱四方的名歌。 這首歌誕生于1945年,本來是一出音樂劇的插曲,奧斯卡·哈姆斯特恩作詞,理查德·羅杰斯作曲。“貓王”翻唱這首歌,是因為他聽過前輩歌王弗蘭克·辛納屈的演唱版本,不過在“貓王”翻唱時,它還沒有成為利物浦的隊歌。 1963年8月,一個已經在英格蘭樂壇小有名氣的利物浦人杰里·馬斯登聽到了這首歌,他和樂隊鼓手開始改變這首歌,覺得原歌雖然節奏舒緩,“卻特別能夠打動人心”,于是開始試唱此歌,沒想到效果極好。經過“gerry和帶頭人”樂隊演繹后的版本,融入了強烈的節奏感、連貫的旋律和飽含深情的歌詞,尤其是經過馬斯登富有磁性的嗓音的演繹,這首簡短樸素的歌曲,瞬間成為一首瑯瑯上口的華美樂章。 與此同時,在1963-1964賽季的安菲爾德,香克利構筑的紅軍正進入黃金時代,球場dj斯圖爾特·巴特曼總會在比賽前播放一些流行金曲,提前入場的觀眾就伴隨著這些熟悉的旋律集體歌唱。 當《你永遠不會獨行》這首歌在1963年10月公開發行以后,第二周竄升到排行榜第7的位置,從這時候開始,這首歌就逐漸被安菲爾德球場的球迷們所接受。當年10月31日,這首歌升至排行榜頭名,《你永遠不會獨行》單曲唱片發行量達到80萬張,霸占榜首的位置長達4周。 雖然安菲爾德播放的流行金曲仍有變化,可在利物浦球迷的心中,《你永遠不會獨行》已經開始扎根生長。一個利物浦老球迷回憶起當時的盛況:“在球場內每個人都伴隨著這首歌的旋律齊聲高唱,我本人也買了一張唱片。 40年過去了,這首歌的魅力經久不衰,每次都會在球員們走出球員通道奔向球場上的時候準時響起。每當這個時候,全場的紅軍球迷就會莊嚴地站在看臺上專注地高唱這首隊歌,而此時的看臺早已變成一片紅色的海洋。無論場上紅軍是領先、落后還是平局,無論比賽是剛剛開始還是臨近結束,這首膾炙人口的歌曲總是回蕩在球場的每一個角落。 對于其他俱樂部的球迷來說,似乎很難理解一首歌會有如此多的特殊意義。 在利物浦統治英格蘭并且君臨歐洲的光輝時刻,這首歌是球迷展示內心自豪感的最佳渠道,在海瑟爾慘案和希爾斯堡慘案后的黑暗歲月里,這首歌也給那些受傷的心靈提供了最好的撫慰,這首歌也成了利物浦球迷之間互相問候的一種方式,深深地和利物浦俱樂部的歷史和文化融為一體,成為俱樂部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撇開《你永遠不會獨行》旋律不談,歌詞便是它獲得球迷偏愛的重要原因:和其他球迷一道聯合起來,“在風雨中”對你所鐘愛的球隊矢志不渝地支持,并且時刻保持樂觀的態度,從另一層意義上說,這首歌也確實對球員有所幫助。 這首隊歌是英格蘭足球文化的代表作,也是英格蘭球迷文化的集大成者,哪怕是曼聯的球迷,也不得不承認這首歌曲能夠更好地代表英格蘭足球。 英超的成立讓英格蘭足球變得繁華,而英格蘭國家隊的成績卻每況愈下,有人說英格蘭足球在走下坡路,比賽過度,思考過度,俱樂部球隊里都是外國球員。 但是,真正了解英格蘭足球文化的人是不會認同這種說法,因為英格蘭足球真正的力量并不是三獅軍團,而是在看臺上千千萬萬的球迷。 抬起眼睛,把目光從賽場轉到看臺上,我們會看到一群被全世界所模仿的人,英格蘭的忠實球迷,即使是外國最忠誠的球迷也羨慕英格蘭的球迷文化。 歐洲其他國家的球迷試著模仿英格蘭,這就是為什么歐洲各地都有米字旗,而且那首從英格蘭借來的歌曲“here we go“,被人認為是勞工階層的國歌,但它正在迅速成為新的“國際歌“。 英格蘭球迷是獨一無二的,在英格蘭,足球本身是球迷文化的一部分。英格蘭球迷比世界上任何其他的支持者都多,他們清楚自己作為球迷的身份,他們在意他們的數量,他們的視覺效果,還有他們的群體特點。 英格蘭球迷的主要美德就是對自己的球隊忠誠熱心,在足球里,沒有比這更重要的了。 一個羅奇伐爾隊球迷可能會讀一些加斯科因或者大衛·貝克漢姆的報道,但他或她最關心的還是羅奇代爾隊的新聞。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