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東斯拉夫人最早的編年史《往年紀事》(作于12世紀)記載了關于“基輔城”的由來:波良人部落首領三兄弟——基伊、塞克和霍里夫共同“建造城堡,以長兄的名字命名為基輔。” 基輔處于三條重要商路的交叉處,一條通過第聶伯河的“瓦良格人到希臘人之路”,從水路上把波羅的海一帶與黑海連通;另一條陸路大商道由東向西:自黑海起,經基輔、克拉科夫、布拉格,把阿拉伯世界與西歐連接起來;第三條商道起自里海,通過基輔抵達波羅的海,把阿拉伯世界與北歐連接起來。 822年,第一個烏克蘭國家基輔羅斯在烏克蘭的基輔建立,988年全市改宗東正教,往后兩個世紀通過歐亞貿易逐漸繁榮起來,被稱為第聶伯河上的“帝王之城”。 1240年,成吉思汗的孫子拔都及其蒙古帝國遠征軍攻占基輔,其后成為欽察汗國的一個重要城市。 基輔西部地勢高亢,東部低平、寬闊,屬溫和的大陸性氣候,這里也是全世界有名的黑土地帶,擁有世界上超過40%的黑土地,也是曾經的紅色帝國糧倉。 1793年基輔并入俄國,19世紀末成為俄國西南部重要商業城市和甜菜制糖中心。 1934年烏克蘭首都由哈爾科夫遷此,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曾被德軍占領,戰后重建,工業基礎不斷擴展,該市接近頓巴斯和第聶伯河沿岸鋼鐵基地,周圍是富饒的農業區,機械制造業和輕工業發達。 基輔,被譽為“羅斯眾城之母”,它是東斯拉夫人建立的最古老城市,位于第聶伯河右岸一塊高度約90米的臺地,三面瀕臨陡峭懸崖,形勢險峻。 東斯拉夫人最早的編年史《往年紀事》(作于12世紀)記載了關于“基輔城”的由來:波良人部落首領三兄弟——基伊、塞克和霍里夫共同“建造城堡,以長兄的名字命名為基輔。” 基輔處于三條重要商路的交叉處,一條通過第聶伯河的“瓦良格人到希臘人之路”,從水路上把波羅的海一帶與黑海連通;另一條陸路大商道由東向西:自黑海起,經基輔、克拉科夫、布拉格,把阿拉伯世界與西歐連接起來;第三條商道起自里海,通過基輔抵達波羅的海,把阿拉伯世界與北歐連接起來。 822年,第一個烏克蘭國家基輔羅斯在烏克蘭的基輔建立,988年全市改宗東正教,往后兩個世紀通過歐亞貿易逐漸繁榮起來,被稱為第聶伯河上的“帝王之城”。 1240年,成吉思汗的孫子拔都及其蒙古帝國遠征軍攻占基輔,其后成為欽察汗國的一個重要城市。 基輔西部地勢高亢,東部低平、寬闊,屬溫和的大陸性氣候,這里也是全世界有名的黑土地帶,擁有世界上超過40%的黑土地,也是曾經的紅色帝國糧倉。 1793年基輔并入俄國,19世紀末成為俄國西南部重要商業城市和甜菜制糖中心。 1934年烏克蘭首都由哈爾科夫遷此,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曾被德軍占領,戰后重建,工業基礎不斷擴展,該市接近頓巴斯和第聶伯河沿岸鋼鐵基地,周圍是富饒的農業區,機械制造業和輕工業發達。 當年德軍占領基輔的時候,收獲了無數的戰爭潛力,這也是讓德軍能夠在多線作戰中保持足夠戰斗力的重要原因。 華夏人對于基輔的了解大抵上更多的來自于紅色帝國的記憶,尤其是前幾年那艘被拉近華夏海軍基地的廢棄航母,才讓許多華夏人對這座烏克蘭城市有一定的認識。 當然了,更多的華夏球迷,對于這座城市并不陌生,因為在這里誕生了一位金球先生!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