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呂武在思考晉國國君輪替換代的時候,老呂家能夠從中找到什么機會。 一番地思索下來,他放棄了渾水摸魚的打算。 剛剛得到一塊封地,抓緊時間建設(shè)好,才是正道。 想要渾水摸魚,要有那個實力才行。 不然摸進了渾水里面,魚沒摸到半條,自己該被某個龐然大物看都沒看的挪位下,給碾死了。 麥子收割之后的第十六天。 呂武接到了來自新田的消息。 國君真的掉進茅坑溺死了,中ying要求全國舉哀。 那位國君很固執(zhí)地要吃今年的新麥,他命人準備的同時,派人招來桑田巫,一番冷嘲熱諷之后,令人將桑田巫拉下去砍死。 今年的新麥煮好,國君要用之前卻是感到腹痛,呼斥奄人(太監(jiān))不要跟隨,自己急匆匆跑去茅房。 當然也不可能沒人跟著國君,他們待在外面等了很久,見國君一直不出來,又沒什么動靜。 有個奄人進去一看:咦?!國君呢??? 他先找了一圈,沒找到國君,趕緊大聲召喚外面的奄人和閽人(宮城守衛(wèi))。 茅房其實不大,找了一圈沒找到國君。 那么答案就只有一個了。 等他們將國君撈起來的時候,國君早就沒有了呼吸。 眾卿和各大夫接到消息趕到宮城。 他們一聽國君的死法這么離奇,首先思考的是要不要封鎖消息,免得傳出去成為千古笑話。 關(guān)鍵是在場有史官。 眾卿面面相覷,臉色很不好看地注視著史官在進行記錄。 眾大夫只剩下了苦笑。 他們知道一點,史官必然會如實記錄國君怎么死,晉國成為列國的笑話,他們見證了一段千古奇聞,成為其中扮演了小丑的角色,也在史書留名留定了。 甚至,有些卿和大夫,肯定會被懷疑跟國君的死有沒有關(guān)。 上古先秦時期,史官是有傳承的。 一般是父傳子、子傳孫,一代代地接替成為史官。 他們的職業(yè)操守也非日后的那些后輩能比。 記載歷史就是記載真相,絕不糊弄,也不會妥協(xié)。(卻會帶上自己的主觀意識) 晉國就發(fā)生過那么一件事情。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