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事情也正是如此發展的,在隱忍多年之后。 刑鉞再次對奪取了他帝位之人,展開了血腥報復。 在刑鉞看來他還沒有輸,因為奏國皇帝血統具有定位須臾山的特殊能力,這是其他任何人都無可取代的。 而奏國皇室與提挈教之間有著協定,一旦在位者晉升高階就必須要隱退,將皇位給讓給繼任者。 如果沒有私生子一事的話,刑鉞繼承皇位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無論刑鉞他做出怎樣出格的舉動,這個結果都是不會改變的。 因為在當時繼承人只有他一個,無論是皇室還是提挈教,都沒有選擇的余地。 然而,奏國皇帝私生子的出現。 不僅平白讓刑鉞多了一個哥哥,而且皇位之事也因此出現了變數。 在刑鉞想來,既然變數是因為繼承人多出了一個。 那么,再重新將自己變成唯一一個選項。 奏國皇帝之位,不就能夠重新回到他的手中了么。 這是刑鉞一直以來,選擇刺殺皇帝私生子的原因。 即便是對方已經登基,刑鉞依舊抱著這種想法。 梟雄秉性的他,所想的正是以這種方式進行翻盤。 不過,想要成功刺殺一任皇帝,并且其人還是具備修為的修士。 這其中的難度到底有多大,師弋是最清楚不過的了。 當年,師弋曾經在夢境當中,嘗試對那私生子展開襲殺。 最后,兩名提挈教高階修士直接蹦了出來,開始對師弋展開攻擊。 私生子作為與提挈教交好之人,在尚未繼承皇位之時,就擁有兩名高階存在作為保鏢。 在繼承皇位之后,加上皇室方面的人手。 其人周圍的保衛力量,可以說是只強不弱。 沒有像師弋這樣的親身經歷,刑鉞根本就不了解這些。 而這如銅墻鐵壁一般的防衛手段,還不是導致刑鉞失敗的根本原因。 刑鉞自始至終都不知曉,當年師弋做局,將他有心殺死私生子的心思。 暴露給了上一任皇帝,以及提挈教一方知曉。 原來,上一任皇帝在從提挈教得知,刑鉞對庶出兄長進行暗殺之后。 一方面,其人固然是對刑鉞失望透頂。 不然,也不會直接將皇位傳給私生子了。 另一方面,從老皇帝對待私生子的態度就可以看出,其人是一個十分顧念親情之人。 對私生子尚且如此,自然也不可能對刑鉞這個嫡子完全絕情。 在老皇帝決定退位,將皇位傳給私生子的同時。 其人也和提挈教方面達成協議,將這種兄弟相殘之事,完全的掩蓋下去。 提挈教成功扶植了一個,與他們交好的皇帝,其目的已經達到了。 所以,這種事情自然也沒有不答應的道理。 而在老皇帝看來,既往不咎這也算是對刑鉞的一種保護。 徹底絕了刑鉞對皇位的念頭,以后兩兄弟就能和平共處了。 最終,那件幾十年前的舊案。 除了師弋這個始作俑者,就僅限于上任皇帝和提挈教高層知曉。 換言之,刑鉞根本就不曾知曉,他已經暴露了刺殺意圖。 面對刑鉞這樣一個有刺殺前科的人,提挈教又怎么可能不加以提防。 這直接就將刑鉞暴露在了陽光之下,試問這樣的刺殺又怎么能夠成功。 果不其然,即便是隱忍多年,可刑鉞最終還是功虧一簣了。 這一次,再沒有人替刑鉞的刺殺行動進行遮掩了。 刑鉞刺殺現任皇帝失敗的事情,很快就傳遍了整個奏國。 在當時的奏國國內,這可以說是僅次于與巧國之間國戰的大事。 而現任皇帝在得知刑鉞刺殺他的行為之后,又怎么可能放過這個潛在威脅。 即便有皇室方面的求情,刑鉞也沒能幸免于難。 在被徹底廢去修為之后,刑鉞被關在一處隱蔽之所幽禁了起來。 如今,七八十年的時間過去。 沒有修為在身,刑鉞能不能活到今天都不好說。 即便其人依舊存活,也已然到了風燭殘年的地步。 可能比之其人上一世的狀態,都大大的不如。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