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馭劍真氣本質上是一種能夠在外物上滯留,并且操控的特殊真氣。 沒有《名劍八式》配合,單憑用混沌真氣,模仿《馭劍氣功》的馭劍真氣,看似能夠“馭物”,然而卻難以持久…… 《馭劍氣功》只是能修煉出這種性質的真氣,而想要真正“以氣馭劍”,要么學習“馭”的技巧,當年名劍山莊的《名劍八式》便是這類武學; 要么是向“以意御劍”、“人劍合一”等等技巧上偏——也就是結合劍意,與自己的劍心共鳴,來提升可控性。 楚鹿人的“獨孤劍境”如果拆分成劍勢、劍心的話,肯定能迅速提升“馭劍”的能力,不過楚鹿人暫且沒有這樣做,而是繼續磨練技法,否則未免太給獨孤老師丟人。 此時楚鹿人仗著內力渾厚,“馭”這四把劍,也比那卓不凡要舉重若輕得多。 不像卓不凡,只能勉強出一劍,還是蠻打蠻沖,楚鹿人則四把劍,也都是有技巧的——只是遠遠達不到用手持劍的靈活。 約摸相當于是四名得了重病的一流巔峰劍客——十幾招間,盡顯一流劍客本色,以銳傷人、以巧破敵,力量稍弱,可技巧是一流巔峰的。 可是十幾招之后,愈發后繼乏力,除非楚鹿人補魔,才能再次展現出一流劍客的風采。 當然,這法子對楚鹿人來說,不僅僅是花頭! 因為楚鹿人自己,同樣可以親身攻擊——在“三分歸元氣”的鍛煉下,楚鹿人早就適應了心分兩用。 只見這時賞善罰惡二使,剛剛將兩把劍打得倒飛而去、震散了上面的馭劍真氣,后腳楚鹿人又已經欺身而上,一招“佛法無邊”推過去。 原本小心應對“飛劍”的二使,驟然掌力臨身,縱然任何一人,單論內力之渾厚,都超過楚鹿人,此時也不由得連連后退。 而趁著這空檔,楚鹿人也再次一揮手,遠遠將兩把劍吸了過來,懸在自己胸前片刻后,又甩向了賞善罰惡二使,另外沒有被徹底震飛的兩把劍,也被楚鹿人接住之后,擲向了二使。 如此一來,賞善罰惡二使相當于面對一名和自己相差無幾、甚至論招術更勝一籌的佛門高人的同時,還要受到四名專攻破綻、弱了兩籌的劍客,從旁策應的圍攻! 楚鹿人甚至…… 稍稍占據上風! 楚鹿人心中也越發確信,賞善罰惡二使這七八年的進境,定然極大。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