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山下那對扎著白巾的隊伍,領頭人是王真。 而王真都已經到了,王倫還會遠嗎? 到了這天半下午時候,王倫帶領著主力兵馬就開到了鳳仙山腳下了。 只不過,“這人怎么少了那么多?” 趙亮愕然了。這人頭規模他覺得要比堽城壩時少了一半??! 大汶口一戰才損失了一千多人,其中一半還是戰斗力不強的后營,總不至于就隔了幾天時間,清水教就又吃了打敗仗,損失上三千吧? 目光看向身邊的王真,趙亮看到的只是王真一臉難掩的難堪。 這少掉的三千人那里是戰斗損失啊,大軍撤離堽城壩時固然與清軍有交鋒,可損失真的不大,之所以少了那么多人,完全是這段時間里有太多的人偷偷跑路了。 趙亮留下的信王倫當然有收到,所以王倫在趙亮消失的第二天就開始著手準備撤軍,但在趙亮消失的當天,清水教就已經開始有逃兵了。 大家本來就因為信仰破滅而士氣不高,現在又吃了一記大敗仗,稍后還要鉆入貧瘠的沂蒙山,這今后還有前途嗎? 別說那沿途路上加進來的新人,哪怕是清水教的老班底也都有了動搖。內中一些投機者,看義軍形勢不妙,更是心生去意。趁著在山區行進的機會,豈有不早早溜之大吉的道理? 橫豎天地那么大,隨便選個方向走上一二百里,尋一個沒人認識自己的地方重新開始,依舊能安安穩穩的過日子。 尤其是手頭已經有了些好東西的人。 王倫并沒有用心的去阻攔他們,人你能攔著,心你還能攔著嗎? 這個時候走了些不堅定者還是好事呢,省的到了沂蒙山他們再叛變投敵,那時候造成的影響和損失只會更大更壞。 所以,清水教軍對逃兵是看似嚴謹,實則松懈,只要那人別做的太過分。比如串聯其他人一起逃走啊,亦或是要走了不說,還想拿上幾顆同伴的頭去清軍那邀功請賞的之類的。 就是這樣的一個態勢來,短短十天的時間,清水教義軍便自己給自己來了個大瘦身。 “大浪淘沙,始見真金。那些要走的,又何必強留他們?”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