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王際華現在一個頭兩個大,只恨不得阿桂立馬歸來搶班奪權。 梁國治與金簡對視了一眼,誰也不愿意說話。 這事兒,朝廷不愿意付出大代價的話,那根本就是無解??沙⒃覆辉敢飧冻瞿莻€代價,那也不是他倆說了能算的,甚至就是王際華也不行。 而身為刑部尚書的英廉,他的注意力則更多在臨清糧倉的大幾十萬石糧食不翼而飛的事兒上。 又是不翼而飛,又是尋不到絲毫蛛絲馬跡…… 他可很有一種熟悉感的! 申保額頭上大汗淋漓,身為倉場總督,他心中的壓力遠超梁國治和金簡,但他也不敢表態度,只能眼巴巴的看著王際華。 最后還是王際華長嘆了一口氣,在心中下定了決心,于是事情很快就有了決議——就近采買。 因為在座人等都是絕頂聰明的,用蔡大媽的話說,大家都是千年的狐貍,玩什么聊齋?當他們‘看清’朝廷不愿意付出巨大的代價的話,那糧食缺口的問題根本就是無解的這一事實后,一個兩個的就開始把話頭往這一點上靠了。 甚至大家都有些心知肚明。 梁國治與金簡作為戶部的漢侍郎,是絕不會承擔起主要責任的。 哪怕金簡是旗人,還是乾隆的便宜大舅子,可金簡的妹子已經死了快二十年了,乾隆對他還能有幾分情分?他才不會自尋麻煩呢。 梁國治這個乾隆十三年的狀元郎,也是素被乾隆看重的人。但這件事兒上,梁國治的肩膀到底還是太窄了。 英廉顯然也會置身事外,人家也有這個資本。 唯獨王際華是真的難以脫出身,誰叫他是戶部尚書呢?誰叫阿桂不在朝中呢?那索性就大包大攬的拍板吧。 豐富的官場經驗告訴王際華,這事兒他根本就擺脫不了了。與其吞吞吐吐的拿出一個叫皇帝注定會不滿意的決定來,倒不如當機立斷。 哪怕立刻就惹來皇帝的震怒,乾隆現在對他發火了,也比日后京城到了真缺糧的時候再對他大發雷霆強。 再說了,國庫雖然艱難,可大清還是有‘銀子’的。 動員一下鹽商、皇商之類的么,湊個一二百萬兩銀子還是不成問題的。國庫再給湊一點,三四百萬還能湊得起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