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趙家。 廳堂上趙老爺子氣壓低沉,下方的趙爹和趙二叔,還有梁姥爺、張光烈等臉色也都不好看。 雖然他們的話為趙家兜回了一些底兒,但具體到真金白銀上,張松年、張松嶺還是影響不小,最終龍路口里的‘捐獻大會’給老趙家留下了一個不小的窟窿。 以三百人為限,每人每天一干一稀是少不了的,不可能吃的全是白面細糧,但把粗糧兌換成細糧后每日每人消耗兩斤細糧也不能算多,三百人就是六百斤細糧,也就是五石。 而這般要持續多少日子呢? 上頭根本就沒一個明確的說法,那就放寬了講,一百天為計,這就是五百石細糧。 只此一點便完全可以把一個普通的小地主之家給掏干榨凈! 如今可是冬季,到來年春后的這段時日,糧價正是高峰,一石百二十斤小麥價格不低于一兩五錢白銀。五百石細糧又是多少銀兩? 反正未發跡前的趙家是萬萬拿不出這筆銀款的。 而五百石細糧還只是丁壯們諸多最基本的消耗之一。除了糧食,除了柴碳這點小頭,最重要的還是年關和春耕這兩道關卡,前者你總要發下賞賜的! 何況那么多天里,你也不能每日里都只讓民壯們啃窩頭,不說隔三差五的就打一打牙祭,但十天半個月里你也重要讓他們見一見油腥的不是? 而后者呢?耽擱了春耕,那可是關系到一整年的大事。如何抵消這個不滿,唯錢而已! 再加上這期間還有受傷生病的,大冬天里守夜值班,要說百十日中都沒一個生病的,那是不可能的。尋常百姓盡可能的窩在家里,冬季也是病情的高發季呢。 而趙家作為管事人,能撒手不管嗎? 那趙家的聲譽和口碑怕不需要張松年張松嶺兄弟去敗壞,就先自己敗掉了。 這就是限制趙家的另一個枷鎖。 在老家人中的口碑聲譽!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