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太多的不解-《乾隆朝的造反日常》
第(1/3)頁
鄖陽府地處豫鄂川的交集之處,自古來就山高林密,為鎖鑰之地。境內山大林密,人煙稀少,官府的統治觸角難以企及,遂即成為窮苦百姓逃避天災人禍避難之所。到了蒙元至正年間,流賊在此作亂,終元朝一代,竟不能制。
明初,朱元璋命鄧愈以大兵剿除,空其地,禁流民不進入。
然鄖陽其地四面接湖廣、中原、關中、川蜀多省,土地空曠。山谷戹塞,林箐蒙密,中有草木皆可采掘食。在社會安穩安定的時候,自然不會有人跑來當野人,可當災難一起,那難民在流離失所之時,鄖陽便搖身變成了上佳的落腳之地了。
朱明成化年間,鄖陽境內就已經聚集了百萬丁口,明廷自然不能看著鄖陽變成化外之地,下旨勒令流民返鄉,以至于接連引發了兩場大起義。前后歷經七八年,明廷不得不又撫又剿,耗費錢糧無數,兵馬累計動用上十萬,才予以剿滅了。
滿清入關后吸取了朱明一朝的教訓,對鄖陽采取懷柔政策,設立縣治,駐扎軍兵,引來大批外籍移民,尤以江西為甚。而由于鄖陽地處湖廣至川蜀、關中、中原幾省的通道之處,又得漢江的舟楫之利,加之高山密林物產富饒,在滿清中前期社會大體安定的情況下,民眾們的生存條件還要優于平原,更能容納遠多于本地居民的人口生存,以至于四方民眾流徙日漸頻密。
到了乾隆中葉,鄖陽府的高山密林之中已經隱藏了多達數十萬眾的流民。
圖伯特·保寧和傅廷臣都是有腦子的人,兩人一邊派兵清剿境內山匪,可另一邊卻始終重兵鎮壓在南陽鄖陽交際處,死死的看住大山中的那數十萬眾。
張權所在隊伍便是襄城城守營,最高長官是正四品的都司,而帶隊下魯山的是李姓六品千總。
甚至那李千總到了魯山縣城后,都沒有再往西面邁出過一步。
都司壓千總,千總壓把總,把總壓小兵……
綠營兵多少年了,不都一直這么干的么。
張權頂著深秋的寒風,翻山越嶺的帶人去剿滅匪寇,得來的功勞,大頭還是待在魯山縣里寸步不離的李千總的。
而李千總也要乖覺的把一部分功勞拱手讓給魯山知縣和襄城的都司大人。
最終,南陽鎮旗下所有軍兵的功勞都匯聚一塊了,大頭還是保寧的。
張權已經做好了回去歇息一二,然后帶隊回魯山的準備了,所以在他們先前打破的土匪窩子里見到了魯山知縣的時候,他是那樣的驚奇與懵逼!
這位爺怎么到了?
然后他更是驚奇的看到了李千總。
知縣前來張權還能有一分理解,李山、李陽他們畢竟干系重大,可李千總也到了卻又是為何?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雅江县|
安泽县|
镇巴县|
肇东市|
海晏县|
延庆县|
方山县|
陵川县|
伊春市|
桑日县|
灵璧县|
新晃|
巴中市|
镇沅|
海丰县|
望城县|
马龙县|
昌邑市|
荣昌县|
禹州市|
阜康市|
定州市|
黄陵县|
吉木萨尔县|
即墨市|
莱西市|
个旧市|
寿阳县|
荔波县|
漳平市|
明光市|
绥芬河市|
涟源市|
田东县|
海晏县|
铜山县|
资溪县|
阳原县|
托克托县|
哈密市|
祁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