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四章 鬧-《孤才不要做太子》
第(2/3)頁
李澗道:“這些宗教的長老之流,本就是胡人,或許,他們是覺得大唐的律法用不到他們身上吧。”
合上奏折,李承乾冷笑道:“如果是之前,或許還有點這個意思。但是,新唐律的修訂,關于這個問題,孤和魏征他們還是探討了一番的。這些胡人沒有關注新唐律的修訂,絕對是個錯誤。”
拿著奏折走到一邊的桌子上,李承乾提筆就開始給萬年縣縣令批復。
令李澗意外的是,太子的印鑒,并沒有蓋在奏折上,而是單獨找了一張白紙,印上了印鑒。
將白紙夾在奏折里,隨手遞給李澗,李承乾道:“去門下省尚書省走一趟,告訴魏征杜如晦他們,孤這封奏折,不用他們審核了。然后,把這封信,速度送到萬年縣縣令那里。”
李澗拱手領命,轉身就速度的跑走了。
-萬年縣縣衙
周記之當萬年縣縣衙也有十二年的時間了,當初何壽被提拔為丹州刺史以后,就是他接替了萬年縣縣令的位子。在一個縣令的位置上做了十多年沒能升遷,周記之卻始終沒有怨言。
伴隨著長安這些年的發展,不僅僅長安城富裕了,連帶著萬年縣、藍田縣等臨近的縣,也跟著富裕起來。特別是萬年縣,一些舍不得錢在長安購置房產的商人,都會到萬年縣來定居。以前還是黃土街道半邊房子的萬年縣,得益于此,如今繁華程度已經不亞于長安城外城了。
襖教等教派,想要在萬年縣立廟,如果事先知道的話,他是肯定不會允許的。但是,令人氣憤的是,這些教徒用的是胡商的名義,用大價錢拿下了一塊地,而且一租就是二百年。
二百年的租金啊!萬年縣這些年來對稅收的貢獻都沒有這么多!為利益所驅,他才鬼使神差的答應了下來。可是,契約簽訂了,地方劃出去了,才發現這些胡人是教徒,買地是要用來建造寺廟的。他上門去理論,結果被對方以“我們是胡人,我們的建筑不歸大唐管”為由,被推脫了。
思前想后,他還是決定上報朝廷,拼著頭頂的烏紗帽不要,他也要阻止這些胡人。
早上遞交的奏折,沒想到傍晚就得到了回復。
千恩萬謝的送走天使后,回到臥室,打開奏折,看了一遍,看了兩遍,看了第三遍。
第三遍看完,周記之熱淚盈眶,趴在桌案上,久久不能平復心情。
周記之的妻子周王氏甚至婦人不能摻和政事,可是,夫君如此痛哭,尚是至交好友病故的那一次,聯想到胡人的事情,她懷疑,可能是夫君的官位要保不住了。
匆匆的從屏風后面走出,坐在周記之的身邊,一邊幫著拍背,周王氏開口道:“夫君,你我草芥出身,您為官多年,愛民如子,祖宗親戚已經夠榮耀的了。就算這一次馬失前蹄,也不過是重歸田舍翁而已,您為何痛哭至此?”
周記之好不容易喘勻了氣,拿起奏折和李承乾夾在其中的白紙,隨手丟進了火盆,點著了。
看著跳動的火焰,周記之深吸一口氣道:“我不是因為烏紗帽丟了哭泣,而是為十幾年的辛苦有人看在眼中而哭泣。你去后宅,叫孩子們都收拾收拾,明天開始,搬到由忠兄的家里借住,他們好不容易靠上了學堂,先生說他們完全能考入學院,咱倆離開長安,不能把孩子給耽誤了。”
聽到這話,周王氏也不由得淚流滿面,看樣子,夫君這官位是真的保不住了。
目送著妻子離開,看著火盆里跳動的火焰,周記之反而笑了出來。跟李承乾的吩咐不同,在他評語的后面,魏征和杜如晦還是固執的在奏折上寫了評語,并在白紙加上了門下省和尚書省的印鑒。雖然缺失吏部的引信,但是周記之覺得,這三個印鑒和評語已經夠了。
萬年縣縣令,不干就不干了!
見奏折和承載著三份印鑒的白紙,已經被燒成灰燼,周記之走出了書房。
縣衙內,捕快們早就等的不耐煩了。不只是他們,就連萬年縣的百姓都覺得,胡人的廟開在萬年縣,這是讓祖宗都蒙羞的事情,必須阻止才行。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都市|
宝清县|
光山县|
招远市|
太湖县|
海原县|
安图县|
宝兴县|
松阳县|
株洲市|
湟中县|
凉城县|
北海市|
陆川县|
德格县|
和田市|
澄城县|
平陆县|
绥棱县|
堆龙德庆县|
交口县|
孝感市|
德州市|
浦东新区|
盐城市|
博乐市|
白河县|
来宾市|
宁阳县|
行唐县|
马公市|
乐业县|
成安县|
响水县|
武城县|
广河县|
柘城县|
玛纳斯县|
启东市|
义马市|
泾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