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張儉的發言,至少在針對高麗方面,幾乎算是大唐以內第一人了、。他都這么說了,就說明渾水灣這個地方非攻不可了。 最令李世民滿意的是,張儉和張亮是從預防角度提出出戰的。這樣一來,恐怕就連朝臣們也沒辦法阻攔這一次出戰。 看到皇帝逐漸上揚的嘴角,李承乾苦笑不已。 得,本來是為了滿足他這個太子好動心的作戰,現在被皇帝給共享了。錯過了草原之戰,錯過了高昌、吐谷渾之戰,十年以來都在長安窩著的皇帝,這一次指定是鐵了心的想要參戰一場。哪怕,這次的戰斗是他從未經歷過的海戰。 不過,正是沒經歷過,才讓他更加的向往吧。 “沒事兒撇著嘴干什么,莫非你有別的想法?” 李承乾回過神來,只見皇帝回過頭,表情很是惡劣,連帶著李靖幾人都驚訝的看著他。 急忙恢復鎮定的表情,李承乾拱手道:“父皇,兒臣并非不贊成出戰,只是想起了高麗的一個人,所以才出神了。” “高麗人?誰?” “淵蓋蘇文。” 聽到這個名字,這一次換成皇帝撇嘴了,什么蓋什么文,他連聽都沒聽過。 李靖和李道宗一起看向張儉,如果說有誰對高麗了解的透透徹徹,那肯定是張儉。 果然,張儉瞪大了眼睛,起身拱手問道:“殿下,不知您這個時候想起淵蓋蘇文干什么?” 李承乾道:“自然是想著怎么干掉他,連城侯,您常年駐守遼東邊境,對高麗的形式很是了解,孤來問你,你覺得淵蓋蘇文這個人,跟高建武比起來如何?” 李世民沒想到太子竟然拿淵什么的這個人跟高麗王做比較,高麗竟然還有這么一號人? 想了一會兒以后,張儉才緩緩坐下說:“淵蓋蘇文這個人,我沒見過,但非要拿他跟高建武作比較的話,我只能說高建武不如他。內政方面,高建武雖然勵精圖治,頗得百姓擁戴,但是涉外方面,就不行了。謹小慎微,就是高建武的性子,國土方面他寧可不求進取,也要求平安。 高麗境內,對于大唐分為兩派,一派主張聯合各國成立聯盟,共同抵御大唐有可能的入侵,一派主張親近大唐,徹底的臣服,淵蓋蘇文這個人毫無疑問是反大唐的。但是,最有意思的是高建武,他居中,兩派他哪個都不加傾斜。” 兩邊都不傾斜?聽到這句話,李世民眉頭微皺,不由得又看清高建武幾分。作為一個國君,最忌諱的就是左右搖擺,在面對大唐這件事上,不管是卑躬屈膝還是奮起反抗,都是正常的選擇,可是搖擺不定算是怎么回事? 張儉的聲音繼續響起:“淵蓋蘇文這個人出現在高麗的時間還不長,他是繼承了他父親的地位,成為高麗的大對盧,相當于咱們大唐的宰相,但是卻擁有部分兵權。不說別的,單單他對遼東邊境的安排,就可以看出這個人的好戰之心。 如今統領高麗與大唐邊界的將領,是金俊賢,金秀的同母弟弟,當年,金秀因為大唐的攻城慘死,金俊賢對大唐可以說是怨恨萬分。這個人擔任邊境將領后,第一件事就是將我做的安排盡數摧毀,如果不是有火藥武器的威脅,沒準兒他都敢一路打過來。 除此以外,他調到邊境來的將領,都是對大唐充滿了憤恨的人。由此一來,這人對大唐的態度,就不言而喻了吧。”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