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自打魏征臉頂著烏龜在長安游行一圈兒后,太子愛民如子的名聲就不脛而走。再加上地方官員在上表總結的時候,還順便帶上了所謂的“萬民書”,眾口一致的希望皇帝陛下能夠重重獎賞太子。 而大唐朝廷的形象,也真正在百姓心里扎根了。百姓們都很純樸,千言萬語總結出來其實就一個道理—你把我當回事兒,我就把你當回事兒! 出山的流民因為有朝廷的救濟和地方縣衙的幫助,多年以來終于重回了溫飽的日子,而那些生在山里的孩子,也終于不用在寒冷的天氣苦熬了。 在這樣的環境下,李承乾卻徹底的宅在了東宮。 這是李綱的告誡,作為一個年幼的太子,有這么一份“功勞”在身后,需要的不是張揚,而是沉淀。只有將一份份功績都沉淀下去,才能讓根基沉穩。 雖然還是對繼承皇位有點抵觸,可是李承乾驚恐的發現,事情的走向,似乎已經不在自己能控制的范疇內了。 萬民書這種東西,就連皇帝得到了都會興奮好一陣子,而得到的是太子,直接就在他的儲君身份上釘上了一個水泥釘,還用巨錘狠狠的砸了幾下。 宅在東宮的日子也不如何好過,早晨是李靖和牛進達聯合指導武藝練習,上午是跟隨老先生看書、練字、寫讀書筆記,偶爾下兩盤棋。 而本來應該屬于他自己的下午時間,卻被魏征這個混蛋給占了! 老混蛋魏征到東宮除了混飯外,還會給他講解朝堂上發生的事情,興致十足。皇帝對他的行為明顯保持著支持的態度,畢竟,放任不管,就已經是支持了。 得益于魏征的碎碎念,李承乾對朝堂了解的也越發的多了。 直到臨近臘月,魏征被派出去巡視鄉間,李承乾才終于有機會出宮走走。 跟往常報告皇帝后再出宮不同,這一次的出宮,李承乾只帶上了方勝和幾個年輕些的宦官,還都是喬裝打扮,混在崇文館的建設隊里,從延喜門出宮。 出了長安不遠,就是之前下令修建的養殖場。 因為投入大,所以養殖場的規模很大,有黎達海酒坊釀酒后的殘渣、溫室菜的殘余、和老宮女、老太監采集的草籽在,明明占地有一個高中大的養殖場,硬是供足了雞鴨鵝的消耗。 早就聽說太子要來看看,養殖場的負責人,那個被逐出宮的太監廖忠,就帶著所有人等候在門口。 太子剛跳下馬車,呼泱泱的就跪倒了一片人。 最討厭跪拜這種禮節了,李承乾上前扶起廖忠:“跪什么跪啊,都是你們自己用工作換來的生活,孤也只是給你們提供了初期的經費而已。而且,孤什么都不干,不還拿著最大頭的收益嘛!” 廖忠已經淚流滿面,哽咽道:“這不一樣,殿下,如果沒有您給的錢,我們就算想找個法子養活自己,也無能為力啊。前段時間有幾個老宮女到了壽數,跟以前的人不同,她們是含笑離開的。拯救我等能有一個溫飽的晚年,能有一個體面死法的,正是殿下您啊!” 心酸的看著痛哭流涕的眾人,李承乾百感交集。 在這個上位者極盡尊榮,底層人任由死活的年代,只是能吃飽飯、死了能塞到棺材里下葬,對他們而言就已經是做夢一般的場景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