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乾隆的詩,和珅的字-《鑒寶無雙》
第(1/3)頁
“真賽假?”吳奪微微一怔。
所謂真賽假,吳奪肯定知道,就是真東西看著跟假東西似的,更多的其實是老東西看著像新東西——有些老物件因為特殊原因,導致并沒有老舊痕跡,看著簇新簇新的。
不過,這一只碗,雖然保存完整,也沒什么明顯的使用痕跡,但是起碼釉面火氣全無,再怎么著也得從老仿上看,而攤主就是看成康熙的了。
這也不算是“假”。
“是青花發色太假了。”寧霜解釋道,“這青花發色,不像成化時期淡雅的平等青,反而像現代高仿青料,當然,也有點兒像康熙早期所用的浙料。所以他才不敢說成化,只能說康熙仿成化。”
“那你怎么能判定就是成化民窯,不是康熙民窯?”吳奪又問。
“考我呀?”寧霜笑了笑,“成化早期其實也有過蘇麻離青的青花器的,只不過極少,而后又使用了平等青;同時,在大范圍使用平等青之前,還夾雜使用過其他國產青料,這碗就是。這種東西也比較少,但足底的釉面,往往會出現縮釉點。”
“受教了!”吳奪連連點頭。
寧霜說的,他是真不知道,連理論上的知識儲備都沒有。
而寧霜之所以清楚,是因為比對過不少出土器物的瓷片標本。這一點,很多高手也是沒有如此機會的。
“看樣子你是真不知道這一點。”寧霜柔和地挽住了吳奪的胳膊,“那你也得告訴我,你是怎么看出來的啊?”
“油膩膩,一件衣。”吳奪接口道,“有了這種實錘,我就不想別的了。”
“這樣可不行。”寧霜反駁,“很多高仿,重點都能仿出來的。”
“好,我記住了,這次跟霜老師學到了。”
吳奪這是真心話,說得也很真摯。寧霜卻仍覺得他在調侃自己,哼了一聲。
這件成化民窯嬰戲碗,并不算什么大漏兒,兩三萬的東西,一萬拿下。吳奪心想,寧霜喜歡,可能是覺得畫片上的孩童活潑可愛的緣故吧。
兩人繼續逛。快把地攤區逛完了,也沒再發現什么合意的東西,但是依然興致不減。
或許兩人剛開始好,有點兒起膩有點兒甜。但更重要的,是逛古玩地攤的樂趣,并不局限在撿漏上。
撿漏只是個結果,而且是可遇不可求的結果。
很多玩家,經常逛一天地攤,啥也沒買,但依然樂此不疲,就是因為這里頭有一種悠然尋覓的樂趣。
為什么說古玩店比不了地攤區,不光是因為價格高,還因為古玩店是個封閉的空間,而且過于肅靜,同時進去又會有人招呼,少了無拘無束的感覺。
所以,去逛古玩店的,多是目的明確的高手、熟客或者不懂行的土豪。再就是,古玩店收東西多,很少有人拿了東西往地攤上送的。
地攤區是開闊的空間,而且攤子上的東西,多是自己隨便拿著看,只要你不給弄壞,有時候拿了看半天放下,甚至和攤主都沒啥交流。而且,地攤上的東西更雜,有些東西,古玩店是不會擺出來的。
就在快走出地攤區的邊緣,吳奪終于發現了一件東西挺喜歡。
這是一件拳頭大小的玉雕,雕了相連的兩只獾,諧音取義“雙歡”。
青花籽料的東西,一只獾墨地帶白紋,一只獾白底帶墨紋,很漂亮。和田玉上說的“青花”,和瓷器“青花”不一樣,和田玉青花料,是墨玉和白玉混雜的玉質,其實是“黑花”。
這件雙歡玉雕,看著像是清末民初的風格。
只是可惜,吳奪看到之后剛蹲下,旁邊就有一位老先生先行抄在了手里;他沒蹲,是彎腰探臂伸手,別看年紀大,動作卻很迅捷。
吳奪也沒辦法,逛地攤就是這樣,誰先拿在手里誰先談。同時,沒談好之前千萬別松手放回去,不然別人拿了,就沒你的份兒了。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弥渡县|
宣化县|
崇阳县|
凤台县|
通江县|
大丰市|
合阳县|
保德县|
武穴市|
永平县|
福海县|
平潭县|
大埔县|
江孜县|
古交市|
汾西县|
高碑店市|
金湖县|
丰镇市|
蒙城县|
象州县|
遂溪县|
双流县|
定远县|
商水县|
青州市|
利津县|
商河县|
通江县|
青川县|
和田县|
壤塘县|
任丘市|
广西|
霍山县|
洛川县|
繁昌县|
浪卡子县|
荔浦县|
和静县|
天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