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我算是倒了八輩子霉-《偶像風暴》
第(2/3)頁
樂豆豆:“其實我認為,對她的褒獎還不夠。如此的堅持,居然還能成為天后。應該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所以我建議,應該以她的名字命名這個獎項。索性改名為蘇慧獎。(哄堂大笑)”
“……”
……
其實在生活中,人們對許多事都已經習以為常。但有時候藝術加工是有魔力的,如果剪輯在一起的話,就會惹人發笑,甚至會感覺相當荒唐。
由于種種原因,華國的流行歌壇早已經變成了一潭死水。偶爾會出現幾首洗腦神曲,但每年的新作品就是寥寥無幾。導致許多幾十年前的流行歌曲依然在流行。老的歌手依然霸占大小舞臺。除了這幾年遭受了流量偶像的沖擊,依然還是那幾副老面孔,甚至極少有新生代歌手脫穎而出。
于是就變成了老歌手演唱老歌曲,一年又是一年。可以想象一下,聽眾們就算不說出口,但心里會沒有厭煩嗎?因此看到這個節目,立刻引起了強烈的共鳴。
心理上的共鳴,那就是諷刺幽默類節目的源泉。應該都知道,諷刺幽默類節目最大的賣點有下列幾項——政治宗教類型。由于此類型很容易引起社會爭議,有著神獸監管,此類節目基本上是絕跡不存。
低俗類型。就是下三路的笑話。這也很容易觸線,一般也比較少見。
挖苦類型,以笑話傻子和殘疾人等群體為主。由于社會道德的普遍提高,對此類弱勢群體就不能二次傷害,道德上已經不允許。因此就有限制。絕不會開地圖炮,最多挖苦搭檔和同行。比如說:郭師傅一般笑話的就是于大爺或者他的父親,絕不會拿整個弱勢群體的缺陷,當成相聲中的笑點。
此外,還有模仿類型等等。模仿唱歌、模仿方言、模仿行業……
但無論如何,一定要讓觀眾們有共鳴,這才能有笑點啊?
而在以往,媒體對影視行業和流行樂壇是很包容的。確實會報道某個影星歌星的負面消息,但絕不會對整個行業進行抨擊。道理很簡單,把這些都搞臭搞爛了,媒體還能報道什么呢?他們自己也要恰飯呀?
于是就有了一種默契。你們這些老歌手就繼續唱老歌吧!我們就無視,絕不會來個什么報道。就算有人提起,那也能美化為“情懷”。
而聽眾們就很被動的一次次聽著那些老歌。有些人被洗腦了,情懷就情懷吧!有些人就感覺不對勁,但也說不起理由。更有些人想要抗議,卻根本沒有什么發聲渠道。
沒想到這期節目一下子扯下了這塊遮羞布,讓那些網友新奇之余,又感覺特別的爽——終于有人敢說真話啦!看你們這些老歌手還有沒有臉,一首金曲唱個好幾十年?
……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