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要不要封禪,李鴻儒想了很久。 人走茶涼,承乾太子過世二十多年了,在大唐朝沒有了任何根基。 至于李鴻儒自己早已經游離在朝堂外,情況不說也罷。 李鴻儒有過追尋不封禪的念頭,但這個念頭很快就消退了下去。 李淳風或許說的對,這是遲早都要決出的勝負,與其慢慢熬到發瘋引發出各種禍事,早一步解決或許更顯快刀斬亂麻。 玉帝此時已經回歸了本體,時間的拖延并不會讓承乾太子占據任何優勢。 只有引入一種可以插入的外力,才有可能帶來裨益。 天地之力的引入對玉帝和承乾太子都是一把刀,這把刀可能將承乾太子割掉,也可能讓玉帝受創,又或引發齊齊的重潰。 李鴻儒此前想找新皇聊一聊相關,最終還是選擇沒有前去打擾。 他穿梭通過吐蕃國,再次經過大唐國時,只見民間各處都在傳頌新皇登封泰山祈禱天地護佑國泰民安的事。 等到百姓們喜悅開口,李鴻儒才忽地想起這場封禪的本質。 新皇尋求封禪向上,又有各路勢力的爭奪封禪機緣。 但本質上而言,一場封禪是國家鼎盛實力的表現,更多是祭天告地惠澤萬民,護佑人人安康居業。 這是增強國度和明主整體信心的盛事,也是威懾國界外諸多異國的重事。 帝王們會趁著這場盛會不斷秀胳膊上的肌肉。 從大唐的經濟、軍事、后勤等處不斷展現,又有諸多異國君主的陪同參與。 整個封禪團有極為漫長的車隊,延綿了數百里有余,不斷穿梭過眾多城市。 相較于他們時不時飛縱的趕路,大唐封禪的車隊速度顯然緩慢。 時間遠沒有李鴻儒想象中趕。 這讓李鴻儒趕路的速度放緩了下來。 從西天門秘境出,又經過吐蕃國跨入大唐境內,麻姑子和嫦娥對長途飛縱都有力不從心。 公孫韻還能勉強跟上李鴻儒的速度,麻姑子不擅長飛縱,而嫦娥雖然修成了頂級神通,但身體的衰老和法力損耗難于補充也是事實。 一行四人尋了兩駕馬車,如同諸多閑人一般跟隨在封禪團的后方。 “陛下,始皇帝于二十八年巡行東方,先到鄒嶧山,行祭禮,刻石頌秦功業,自定禮制,整修山道,自泰山之陽登山,在岱頂行登封禮,并立石頌德。自泰山之陰下山,行降禪禮于梁父山,但他封泰山時祭文和祭禮秘而不傳!” 封禪的車隊中,武皇后身邊是大摞大摞記載封禪相關文字的典籍。 這些典籍涉及秦始皇,又有漢王朝武帝封禪,又有后漢王朝的光武帝封禪。 在眾多封禪者中,無一不是歷史上鼎鼎有名的王者。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