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脈經》 強化經脈,移脈挪位,避免被擒拿是最基本的能力。 讓李鴻儒有著震驚的是徐茂功從推理出發,層層剝離,又不斷進行著組合,人為的在制造一條通天大道。 徐茂功將《脈經》稱呼為絕世秘籍也沒錯。 若是將《脈經》修行到大成,身體便會隨之掌控自如。 甚至于元神可以隨著身體的變化而變化。 可以將元神穩固于身體之中,發揮肉體巨大的優勢,也能將元神遁出,衍化出萬般妙術。 這是人為在制造文武雙全的身體條件。 文人修文,武人練武。 這不僅僅是修煉時間方面的不足,彼此的特性難于讓身體兼容亦是大障礙。 元神穩固于身體,便難游離于體外去釋放術法。 若要游離于體外,則沒可能穩固于身體,發揮到身體中巨大的力量。 脫離最初修煉的模樣,儒家的修行也衍化成了文武兩科。 便是其他道家、釋家也不例外,大多都是如此分開修行。 甚至于仙庭等走上了極端的極致,擺脫了身體,專注于修煉元神。 正常而言,文武都練的后果便是文武難兩全。 整個大唐帝國中,能文善武又達到一定水準的人少之又少。 兵部尚書算是其中之一。 但這也是兵部尚書體質特殊,才有了機會做兩項修行,讓自己擅長近戰,又擅長術法。 他文難天下第一,武亦遜色于數人。 但若涉及適應性和綜合戰斗力,兵部尚書李靖可以稱之為大唐頂尖的高手之一。 只要給予一定的時間,儒家術武雙修的威能便能在他身上綻放,讓人難以抵擋。 這是王福疇曾經給李鴻儒介紹過的重點人物。 也讓李鴻儒對朝堂之上的大人物有著一定的了解。 “就是《脈經》過于難練了一些。” 作為秘籍的親撰者,徐茂功都難于文武雙全,更別提一般人。 “練功房啊練功房,我可就指望你了。” 修煉了《明庭經》,李鴻儒也修煉了《追風十三劍》,他更有演武堂、學舍等建筑不曾建造。 冒然如同大雜燴一樣的修煉,早期或許沒什么影響,但隨著修煉越來越強,也越來越難,他必然要舍棄諸多,不少修行的能力再無多少用處。 《脈經》讓大雜燴變得井井有條,彼此少有沖突。 他欣喜之余不由有幾分慶幸。 他天資只是一般,這種修煉難度要求賊高的秘籍難以修煉到大成。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