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林狗可以對天發誓,他只是隨口問一句! 禮貌性邀請,就跟禮貌性上床一樣… 真沒想到沈夢溪居然就答應了。 他現在的行為就很像同事私底下聚會,把領導帶去現場的那個。 沈夢溪特討厭加班,當天工作完成,他就解散劇組。 《長城》劇組,演員拍攝最多也就十小時,象山附近也沒啥可玩的,演員們就經常聚餐,瞎姬霸扯淡… 這種聚會,通常來說會有一個固定程式:吐槽一下領導,也就是導演。 沈夢溪自己覺得自己做的不錯,但在演員們看來,有點另類… 他把《長城》完全當成一個項目在做,攝影、置景、道具、美術包括特效,都有專業的負責人… 這些人大部分都是從好萊塢聘請來的,順便安排很多內地工作人員跟組學習… 在他們看來,沒有必要! 都這么專業,那還要導演干嘛? 國內大部分劇組,真的像馮曉剛說的那樣:除了主創,大部分都是民工! 而且他們不思進取:在他們看來,能成為主創,要么命好,要么是制片人親戚,要么就被制片人睡… 也正常,這幫人用他們生活圈子的經驗在看問題,因為在他們出生和生活的地方,能力才華與認真專注的精神絕不是成功的必經之路。反而,偷雞摸狗,投機取巧才是生存之道。 這就是好萊塢工業化在國內推行的難度,人才不夠。 很多人也沒有這方面的意識,他們就覺得導演決定一切。 導演真不是全能的,尤其是沈夢溪,他的特長是文本還有審美,其它方面,真的就是略懂… 餐廳,林更欣問了這個問題,沈夢溪直接回答:“《長城》是工業化大制作,所有工作人員,一個蘿卜一個坑,做好自己的事情,通過核心主創管理把控讓劇組成為一個整體,形成高效的運轉,這是好萊塢工業化的優勢,也是我們學習的地方!” “那導演的作用…” “好萊塢工業流程,導演的作用被無限削弱,除非你拍的是獨立電影,投資也是你自己拉來的,大部分導演都只是打工仔!” “就比方說《長城》,他們一開始提議了很多導演,我跟他們聊了幾下,然后決定親自執導…” “您就不擔心?” “電影之外的東西,我們已經做足了準備工作…” 沈夢溪笑了笑,換了話題:“《致青春》你跟陳瀟感覺怎么樣?” 《致青春》定檔8月12,檔期懸著還可以,《哈利波特與死亡圣器(下)》上映已經九天,《藍精靈》是一部動漫電影,同期能打的就只有《竊聽風云2》… 《竊聽風云》系列的票房也就那樣。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