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哦?”太子起身走到桌案前方的臺階處,又隨意的端坐在虎皮鋪的臺階上,望著還在保持跪拜姿勢的謀士,“這四人什么身份,身處何門何宗?又是何家族?” 修士不僅僅是實力的象征。 一位渡劫修士,也代表著身后有一個強大的門派,或者家族。 這才是被太子看中的‘第二資本’,第二助力。 不然他們門派窮的叮當響,又怎么能修煉到渡劫期,這就是一個大問題。 “這..”謀士聽到太子詢問,頓時身子一僵,如實道:“這四人是游方修士,沒有任何背景..” “那就是少了一個助力。”太子輕輕點頭,又手掌抬了抬,示意謀士起身。 謀士恭敬捧手,等慢慢起身之后,見到太子沉思,沒有問一件‘很重要事情’后,卻小心翼翼的把這重事言道, “殿下,這四人的事情,需要稟告給王爺嗎?” 有不明身份的人入帝都,并投靠眾皇子旗下,需告知王爺。 這事,身為太子身邊的第一謀臣,謀士自然知道。 所以他才有此一提。 “告訴叔父?”太子望著謀士,卻搖了搖頭,“在此事為落實之前,先不要提這件事情。” 太子說著,是沒有一點要告訴張封的意思。 謀士見了,眼角抽了抽,是知道太子做事向來是剛愎自用,用人不疑。 所以很多人才喜歡投靠太子。 但關于‘剛愎自用’的這點,太子自己是不知道的。 可是身為謀士,當然要隱約蜿蜒的小小提醒一句。 莫說這是關于王爺的事情,由不得太子如此武斷行事。 于是謀士左思右想,感覺要說。 只是太子見到謀士想要說話,卻像是知道他要說什么一樣,直接言道:“近一月來,父皇壽辰,有三十二位渡劫修士入職各部武官,又有二十五位渡劫修士從各部離開,想要游歷山河,尋找突破辦法。” 太子說到這里,望向慌忙彎腰捧手,做傾聽狀的謀士,“大齊國內,渡劫修士向來自由。來來往往間,每年都有數十人進出帝都與各部。 如今日,有四位渡劫修士入吏部。 若是此等小事不經過任何審查,就告訴叔父,‘說這四人是邪教中人’,萬一要是猜對了,真抓到了邪教中人,自然是萬好。 此等功勞,也遠超二弟三弟他們。 可若是報錯了,寒了投靠六部修士的心,倒是不痛不癢。 但大事、小事,事事都向叔父稟報,勞煩好不容易回帝都休息的叔父替我查明,那要我這太子何用? 我又與沒有任何自辯,只知道聽父皇話的三弟,又有什么不同?叔父能看得上我嗎?會在朝堂內替我說話嗎?” “這..”謀士一聽此言,還真覺得有些道理。 說不得王爺就是想通過邪教的事情,考驗他們兄弟幾人的本事。 讓他們查證,看看能不能分辨出這些修士中哪個是居心叵測的邪教,哪個是真心投靠朝廷。 若是他們沒有分辨,就真的報了,讓王爺來決斷,來審查,相信王爺絕對會失望透頂,感覺太子真的是太子,真是什么事都不做,盡想著扔包袱了。 有可能在三日后的壽辰宴上,王爺一邊贊賞著二皇子等人的‘捷報’,一邊訓斥著太子的‘不做事’。 圣上定然會龍顏大怒,后果可想而知。 所以這是個考驗。 還是針對他們皇室幾兄弟的考驗。 不過,人也分親近疏遠。 起碼在謀士想來,二皇子是兵部的人,這個不用考,王爺肯定是多少向著他。 三皇子雖然愛玩,卻頗有心思,是個難纏的人,所三皇子絕對也會想到考驗這一點,然后拿出一點成績,作為禮物。 再有圣上偏愛,又是圣上壽辰,王爺多少也會給圣上面子,不會太過言斥。 最后,四皇子雖然一心圣賢書,可卻掌握禮部大權,下面有無數聰明才子謀士為他分憂。 至此,四皇子可能、或者不一定覺察王爺的考驗,但是下面的無數‘小聰明’,就幫四皇子分憂了。 這最后的最后,落難的不還是太子嗎? 謀士想到這里,感覺自家太子果然是精通謀權,能想到如此深奧的一層含義! 王爺,就是在考驗他們皇室幾兄弟,考驗太子的本事! 但太子與謀士所想,要是讓張封知道。 張封還真會好好夸夸他們,細心的訓斥一番這位‘貼心的大侄子’。 太子真是太聰明了,聰明的過頭了。 真不愧是生在皇家的人,在兄弟幾人相爭儲君之位間,什么都能聽出一股‘考驗’的味道。 可是如今,張封不知道。 太子也好似把一切都看透一樣,斬釘截鐵,豪氣萬丈的言道:“我知道叔父是在考驗我兄弟幾人的本事!我如今身為皇長子、太子、東宮之主!自然也會把所有事情辦理的事無巨細,不會讓叔父失望! 定然讓叔父知道,儲君之位交予我,定會讓大齊越發強盛,諸國驚顫!”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