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個世界,是朝廷勢大,王權(quán)至上。 完全就是碾壓,沒有讓江湖中人有一點周旋與策劃的余地。 并且也在這段記憶中。 張封也了解到自己的身份為什么這么高了,也知道什么是‘天下名將’之徒。 這段記憶,或者說這段本世界內(nèi)的傳奇故事,都是從三百年前說起。 皆因在三百年前,有一位將軍,他是一位飛升境界的大修士! 只是三百年來,這位大將軍一心修煉,并無子嗣,只有四十年前的時候心血來潮,忽然收了兩位關(guān)門徒弟。 其一,是自己,自己是大將軍在四十年前路邊撿來的。 那時自己就是一個四歲兒童,整日在大街上討飯。 大將軍路游此地,或許是看自己根骨不錯,就收為關(guān)門弟子。 另一位,就是如今當(dāng)朝皇帝,也即是四十年前的‘五皇子’,他當(dāng)時只有十五歲。 是自己老師開闊了疆土,用赫赫戰(zhàn)功,在短短二十年間,助他登上了太子位,儲君位。 直到十年前。 在當(dāng)年五皇子四十五歲的時候,上任皇帝壽終仙逝,他從儲君位,一躍登上帝座。 他膝下的兒子,也分別榮登皇子與太子之位。 但說來說去,當(dāng)今圣上最為信任與依仗的卻不是他的兒子,而是自己的老師。 至于自己,除了四十年前的小時候,和當(dāng)年的五皇子在老師座下學(xué)習(xí)以外。 直到二十年前功力有所成,踏入金丹之后,除了圣上登基,自己回去過以外,剩下時間都是云游野鶴,整日在外面閑逛,從未回帝都一次。 哪怕是圣上的壽辰詔書,自己也是當(dāng)做未曾看見。 只是在五年前。 大將軍率眾登‘極南之地’,卻最終逝于封魔之戰(zhàn)。 自己回往了一次帝都,向著圣上問罪。 得到的答案,就是大將軍阻止了這位仙人境的‘魔王’入世,再次加固了封印。 關(guān)于魔王,也是一段歷史悠久的傳說。 能追溯到五千年前,追溯到十國并立。 那時有一位飛升修士,不知用什么秘法,入魔成了仙人,禍害蒼生,想要吞并十國,可卻被十國強(qiáng)者,七十一位飛升境界的修士聯(lián)手封印。 這個封印,每過五百年,都會松動一次,需要飛升境界的大修士前去穩(wěn)固,代價是以自身精血加固銘文。 大將軍就是死于封印。 也是如此,他心血來潮,自知四十年后,會死于大劫,才動了收徒的念想。 聽起來很傻,封印了魔王,拯救了天下,犧牲了自己。 包括圣上也是打心眼里的不想讓大將軍去,不想讓唯一一心為自己好的師父去,因為朝內(nèi)的飛升修士,不止大將軍一位。 說句不好聽的,要死,大齊國內(nèi)七位飛升修士,就算是綁著他們,強(qiáng)押著他們,也輪不著自己的師父去死。 可是大將軍想要為后人祈福,又覺得自己‘位極人臣、功高震主’,就力排眾意,領(lǐng)兵去了。 最后贏得了天下人之心。 也是那一日,齊朝舉國哀悼,天下大哀。 如今七國朝野,都為大將軍立了功德碑,萬萬民跪拜。 其中張封就沾染了大將軍的名望,受到了庇佑。 游歷到各處,都會受到最高的優(yōu)待。 哪怕是當(dāng)世大儒,也要對張封行三分弟子禮。 并且在自己記憶中的‘自己’,之所以會游歷不回,也是覺得圣上私心太重,怕老師功高震主,所以才派老師去的。 可又師兄弟多年,‘張封’不知道面對自己這位‘狠心師兄’,于是才選擇外出游歷多年,無視所有回朝圣旨。 同時,張封一時間回憶到這里,除了感嘆這規(guī)則安排的‘外出理由’無雙、無破綻以外,也覺得這個太套路與虐心了。 整個是一個師兄弟的‘你不知我意,我就是誤會你’的感情戲。 但不管為何。 圣上是真心關(guān)照自己這位師弟。 他知道這個世界內(nèi),明面上對大將軍‘舍身取義’的敬重,不代表暗地里的廝殺。 之前被大將軍滅國的余孽,以及被大將軍殺死的眾人,卻都想暗地里找大將軍后人的事。 大齊皇帝是找不到了,找到也是重兵把手,他們和送死無疑。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