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東廂房,有黃金五兩,白銀十二..” 賬房先生正記載著捕快抬出來的物品,把每一種,每一項的數量都高聲唱出,又記載在清單上。 張封聽著一個個數字,游逛著四周,身后跟著一群人。 再看著這滿目的金銀。 張封最后停在一個木箱子前,是覺得興掌柜確實可以。 積累大半輩子錢,現在終于歸還賑災了。 可是當捕快托著一個裝滿金銀首飾的大銀盤子,從張封面前路過。 張封看到盤子內的一對玉鐲子好看,倒是順手拿起,想要觀看上手一下,就再放進去。 只是捕快仿佛沒有察覺有人動公物,反而腳步沒停,依舊向著往府外走。 四周的眾人也權當看不到縣令取了東西。 因為這區區一個玉鐲子而已,對比縣令清繳的功績來說,不值一提。 ‘一對翡翠鐲子..我剛才記哪了..’賬房先生更是眼睛一凝,翻著賬簿,翻了兩頁,找到之前的記載后,用毛筆把上面記的‘翡翠玉鐲子一對’給圖黑了。 到時候再起稿一張,算作正式的入庫檔案,交于師爺。 師爺和賬房先生交換了一個眼神,又望著把玩玉鐲子的張封,也是不言不語,就當不知道。 包括現在要是有人去問他們,‘是不是縣令拿了玉鐲子?’ 他們百分百會說,‘興掌柜家里有玉鐲子?你是污蔑縣令?’ 張封沒管他們怎么想,而是看了看玉鐲子,就望向前方干笑的四位老財,“瞧瞧,興掌柜的家業挺厚實。就這一對鐲子,少說百兩白銀吧?” “興掌柜與壇捕頭勾結!”其中一位老財上前搭話,一副義正言辭的模樣,“若不是我們張大人來至,誰知道他們還會欺壓多少百姓啊!” “是是是!”其余三位老財也是趕忙附和,“張大人公正廉明,為咱們齊廣縣鏟除了一個大害!” “好話就不用說了。”張封望向旁邊整理完的屋子,一邊走著,一邊把玉鐲子交給了賬房先生,“別來回涂了,再另起一張吧。記得把鐲子記進去。” 張封說到這里,笑著在賬房先生受寵若驚的行禮中拍了拍他的肩膀,就走進了屋內。 這里還有一個小茶臺,也有一名下人溫上了好茶。 看來李老財很聽話,招待的地方準備的很齊。 等師爺與四位掌柜全部進來,下人離開。 張二在外面關上了房門,像是保鏢一樣站在門外。 張封坐在了正首處,端起一杯茶水,嗅著迷人的清香,向著四位老財道:“這茶水是李掌柜特意準備的吧?”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