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再然后就喬洲饑荒一事進行了探討,帝王是大怒的,下面的人瞞著他做了這些事,讓他帝王的尊嚴受到了嚴重的挑戰,當下直接丟下了命令,讓眾臣于三日內給出一個合適的解決方案。 這是一爭吵便是三日。 三日后眾臣給出了答案,該給糧的給糧,該給錢的給錢,該查案的查案,畢竟這事著實太過了一點,京都城里竟是一點消息都沒有。 而這前去的欽差就很耐人尋味了,要知道這事做好了就是大功,做不好就是大罪,賠上性命都很有可能。 因此帝王讓朝臣自薦前往的時候,一時間竟是無人站出來。 “兒臣請求為欽差,前往賑災,兒臣貴為皇子,理應為父皇分憂,消息不知隱瞞了多久才報,兒臣作為皇子去賑災,百姓們見到兒臣就知道父皇未曾放棄他們,還請父皇賜下兵力,助兒臣此行。” 開口的是七皇子趙博彥,平日里不怎么顯山漏水之人,照理說作為皇子出頭容易被惦記,而這惦記除了他的兄弟還有他的父皇。 所以這出頭得選好時機,在這個吃力不討好功過對半的時候最好出頭,因為這樣既顯示了勇氣又顯示了分憂的誠心,畢竟此去甚是驚險,并非游樂。 “臣覺得可,這個時候百姓定是躁動不安,安撫人心很重要,喬洲離京都城不算太遠,要是安撫不住,恐會擾了京都安寧,且一路下來,也會影響別的州縣,災荒定死人,要是得不到妥善處理,后果不堪設想。” “臣附議。” “臣附議。” 一大片朝臣站了出來附議,帝王沉著眸色靜靜看著,哪怕朝臣們的聲音都落了下來,帝王也只靜靜看著未作聲。 趙博彥昂首挺胸地跪著,心里卻有些慌,深怕帝王不同意。 終于,“今日,朕受命七皇子趙博彥為欽差,代朕巡查喬洲,沈峰領兵兩千協助七皇子,另戶部速度拿出十萬兩銀子買糧賑災,關于賑災事宜,無論哪部都必須積極配合。待一切就緒,三日后出發。” “臣遵旨。” “臣遵旨。” 眾人紛紛跪下領旨,這事就這么定下了。 隨著早朝的退下,眾人紛紛散去,唯獨顧修染被帝王給招去了御書房。 “可知朕招你來所謂何事?”一進御書房,帝王就來了這么一句。 “臣不知。”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