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90年代的鐵路運輸是異常擁擠的,幾乎每趟列車發(fā)車的時候都面臨著如潮水般的人海,尤其是前往首都的列車,更呈現(xiàn)出萬馬奔騰的壯烈場景。 通過檢票口以后幾乎所有的人都開始奔跑,只為能搶得一個座位,甚至是一個行李架。 馬丁“大叔”也顧不得什么矜持,跑在了隊伍的最前面,第一個沖上車廂,第一個找到空座,然后坐下來不停喘息著“觀賞”后來者“沖鋒陷陣”。 硬座車廂的擁擠程度堪比沙丁魚罐頭,估計連灰塵在里面呆著都會覺得憋屈。 站著的人羨慕的看著坐著的人,坐著的人則自認(rèn)為高人一等,嫌棄的看著努力想擠過來蹭點椅子邊的人們。 馬丁搶到了靠窗的“黃金位置”,腳踩著旁邊的暖氣片,愜意地看著窗外不斷掠過的風(fēng)景。 八月份的天氣本來已經(jīng)很熱,車廂里的溫度還要更高,廂頂那些小風(fēng)扇雖然賣力的搖個不停,但只是把這里的熱流送到了那里。 車廂里的氣味非常難聞,馬丁征求對面人的同意后起身把窗戶向上提起,涼爽的風(fēng)頓時灌了進(jìn)來,極大的緩解了鼻子的痛苦。 天很快黑下來,晚飯的時間到了,推著餐車的列車售賣員罵罵咧咧的吆喝著艱難前行,過道里的“沙丁魚們”被迫一次次挪動身體。 “盒飯多少錢?” “十塊!” 馬丁沒買,他在等。 作為兩世人,馬丁清楚的知道,這盒飯根本就賣不完,等到再返回來的時候,會降一半價格,如果還有第三趟,那至少要在一半的基礎(chǔ)上再降三分之二。 馬丁堅持到了第三趟,兩塊五買了一份盒飯,然后吃的干干凈凈。 飯后他心滿意足的點著煙開始吞云吐霧,這個年代的火車抽煙幾乎沒有人管,隨時隨地都能抽,這點馬丁記得很清楚。 剛吸了沒兩口,旁邊那位看起來四十多歲的中年人說話了。 “小伙子今年多大?” “二十八。” “怎么可能?你看起來頂多十五六歲。” “哦呵呵,借您吉言,給我說的這么年輕。” “要真是二十八歲我就不多說了,剛準(zhǔn)備勸你不要吸煙的。” “您聞不慣煙味嗎?不好意思我疏忽了,現(xiàn)在就扔。”馬丁直接把大半截?zé)熑映隽舜巴狻? “哎別,咳!不用扔的,我只是不想看到小孩子這么早染上這些陋習(xí)。” 馬丁理解了對方的心意,但也只能從心里對這位好心的大叔表示感謝。 兩個陌生人就這樣結(jié)識了,通過聊天馬丁得知這位名叫王軍的大叔是魚市人,在公家的合作社干了二十多年裁縫,現(xiàn)在準(zhǔn)備自己單干,去首都是想要看看有什么好的服裝款式。 “王哥,您這方向不對哦,怎么往北邊跑呢?” “當(dāng)然要去古市啦,那可是全國的中心,好東西肯定都在那里呀。” 這就是老派人的思維方式,他們認(rèn)為好東西必須匯聚在京城。 “您走反了!最新最潮的服裝款式應(yīng)該在南方。” “南方?不可能!小馬你不干這行不明白,南方在古代屬于蠻荒未開化之地。”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