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像這一句,你仔細去品,就會明白,這里說的“歌”,又何止是“歌”呢?它還是歌曲中的“我”的經歷、記憶! 過去的事情,終究會被忘卻,但被(所有人,或者某一個人)唱起來,想起來,那“我”寫的這歌,不也是值得的嗎? 當然,跟楊涵之前和女兒說的那樣,每一首歌,在每一位聽眾心里映照出來的影子都是不一樣的,他們不一定能和創作者產生同樣的情緒,但自己產生的情緒,一定是這些歌聲在自己的經歷、記憶里激發出來的映照。 所以,現場聽歌的觀眾們,也是給出了非常豐富而且幾乎都不一樣的反應! “楊叔叔這首歌,怎么聽起來怪怪的?”才十三歲的符家榮就聽不明白了,而且這樣慢吞吞的節奏、抑揚頓挫的唱腔,在他聽來就有些過時了……可以說,如果是坐在電腦前,或者用手機聽歌的話,符家榮肯定要切掉,換另一首歌來聽的! “你不懂,這是楊叔叔的藝術!他寫歌的手法復雜著呢!”彭學遠鄙夷地看了他一眼。 “不是吧?彭彭哥,你能聽得明白?”符家榮不相信了。 “聽得明白啊,楊叔叔在說他怎么寫歌呢!” “這不是有點像記流水賬一樣嗎?” “怎么會?哎,你聽歌就認真一點聽……”其實,彭學遠也只是外強中干,他并沒有聽得明白。 他們說話間,楊涵已經唱到了: “然后我倆各自一端, 望著大河彎彎, 終于敢放膽, 嬉皮笑臉面對, 人生的難?!? 盡管還是念白一樣的唱法,楊涵唱得好像還是很平淡,但到這會兒,即便是樂感沒那么好的普通觀眾,只要是上了一點年紀的,聽著都微微張開了嘴。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