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就跟以前每次出場都有好聽的新歌出來的楊涵一樣,觀眾們對這個繼承了楊涵的“衣缽”的安云也是充滿了期待。看到他站在臺上,觀眾們都打起了精神:“這一次,安云又會帶來楊涵的什么作品呢?” 開頭的弦樂帶著一種讓人目盡滄桑的濃厚憂傷感,而孑然佇立在舞臺上的安云,更是讓人覺得他像是一位自帶著悲涼氛圍的孤單壯士! 但這個憂傷其實是柔軟婉轉的,等前奏收起來的時候,觀眾們被旋律帶動起來的情緒也稍微緩和了一些,似乎,也是為著下一波煽情埋下了伏筆! “衣裳再添幾件, 飯菜多吃幾口, 出門在外沒有, 媽熬的小米粥……” 安云開嗓就亮出了他的高音,畢竟是同樣的老天爺賞飯吃,安云盡管以很高的音調唱進來,他的聲音也沒有一點收緊、氣息不足的感覺,每一句他都能唱得很圓潤,讓你甚至都很難聽得出來這首歌的真實難度! 但不同于以往民歌時候他略顯空靈縹緲的高音,這首楊涵給他的《兒行千里》,安云是在自己的聲音里賦予了非常真切的情感! 高音對情感表達的加成是毋庸置疑的,即便是聽歌基本上也只是聽個響的董義霞,都覺得自己的心,被這幾句樸素到極致的歌詞,牢牢地抓緊了。 “一會兒看看臉, 一會兒摸摸手, 一會兒又把囑咐的話, 裝進兒的頭……” 雖然這首歌是楊涵給他的,但安云每次唱都熱淚盈眶,他覺得這首歌簡直是唱進了心坎里,因為即便他家鄉沒有喝小米粥的習慣,但當初考上大學,走出家鄉的大山時候,母親就是這樣百般不舍,百般囑咐啊! 都說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唱著這樣的歌,母親花白的鬢發似乎又浮現在了眼前。 “如今又到了,離開家的時候, 才理解兒行,千里母擔憂……” 副歌那高亢悠轉的唱腔,猶如振聾發聵的號子,把人們心中隱藏的神情喊了出來。 而安云情不自禁的顫音,也是讓這首歌的感染力更上一層樓! 別說董義霞了,即便是集中坐在一塊的評委們、坐在聚光燈下面的明星導師們,他們都覺得聽得頭皮發麻,胳膊上爬起了雞皮疙瘩! “這首歌!”魯雨伯話說了半截就說不下去了,他都害怕自己的聲音影響了臺上的歌聲,但他眼里的震撼卻是已經替他說明了一切。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