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便是曹軍敢于賭一次的原因。 “丞相啊,為了北伐成功,為了蜀漢好,還請你坐鎮(zhèn)后方,放棄親自領軍吧!” 這便是冊子中曹軍的所求。 至于會指派哪一位上將領軍北伐? 如今蜀漢人才凋零,能滿足文韜武略條件的軍中將領,也只有曹軍和姜維二人矣。 若是按資歷論,則以趙云和魏延為首。 姜維是新降之降,就算諸葛亮一力看好,也要考慮朝廷上下和軍中的阻力; 趙云老將軍如今已六十有八,雖有廉頗之勇,第二次北伐能否上陣都是未知數(shù)。 何況以曹軍的認識,趙云在第二次北伐前便去世了,也無領軍的可能。 (正史中趙云享年76歲,我以三國演義中的時間線為主) 那么剩下的只有曹軍和魏延了。 若論資歷,曹軍斷斷不如魏延; 若論才智,則是魏延遠遠不如曹軍。 就看最后如何選擇了。 曹軍離去后,馬謖獨自在房間坐了許久,最后還是文人的風骨占了上風。 曹軍在關鍵時刻救了他一命,這個人情不得不還。 他整理了一番儀容,雙手捧著冊子,獨自來到諸葛亮書房。 “是幼常??!來來來,我新得一冊,似前朝大家手筆,你來幫我一觀?!? 諸葛亮待他依舊如昔。 只是從北伐歸來后,許是大戰(zhàn)失利的影響,也可能是天命使然,如今的諸葛亮,兩鬢斑白如霜,似又老了幾歲。 這讓馬謖愈發(fā)不忍了。 “或許,讓丞相早日從前線退下來,也是一件幸事吧!” 馬謖心有戚戚,一時間竟對曹軍那冊子少了一些抵觸心理。 “先生,我也有一冊,請你一觀?!? “哦,快快呈上來?!敝T葛亮見馬謖說得慎重,也來了興趣。 從馬謖手中接過冊子后,攤開在案臺上,快速的瀏覽起來。 只是才看了幾行,眉頭便皺了起來。 “幼常??!這冊子是你所寫?” 馬謖行了一禮道:“正是學生所寫,不忍先生太過勞累,全是學生一片肺腑之言?!? 諸葛亮不置可否的搖了搖羽扇,又繼續(xù)往下看。 曹軍冊子中的內(nèi)容,簡單概括,只有3條內(nèi)容。 其一,便是點名了北伐的原因。 自古漢賊不兩立,王業(yè)不偏安,蜀漢乃漢室正統(tǒng),討伐篡漢之賊,匡扶漢室乃分內(nèi)之事,所以北伐還要繼續(xù); 這一點諸葛亮深以為然。 其二,則是點名了諸葛亮對如今蜀漢的重要性。 可以說,諸葛亮在,蜀漢在,諸葛亮亡,蜀漢亡。 正是如此,才不能事必親躬。 而是要修生養(yǎng)性,好好活著。 如今諸葛亮才40多歲,若是保養(yǎng)得當,還能活個二十來歲沒問題。 可保蜀漢二十年無憂。 退居二線后,可順便考驗提拔年輕將領,也讓蜀漢后繼有人。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