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arm那邊已經確定要賣了。 有不少買家在和他們接觸,他們也在積極的和潛在買家商談,霓虹軟銀對于arm絲毫沒有攥著不放的意思。 軟銀的名字,取自“軟件銀行”之意。 最初通過販賣軟件起家,也自詡高科技公司,主營業務是信息通訊。但后來,軟銀走上了霓虹財閥的傳統道路,成為一家科技行業風投機構。 從1994年開始,軟銀股份ipo,并開始積極試水各種風投。 在后來十多年中,先后投資雅虎,并購霓虹債券信用銀行,以1.75萬億日元收購移動電話運營企業j-phone等等。 在通訊行業的成功,使得軟銀的野心不斷膨脹。 在移動互聯的下半場和ai人工智能的上半場,軟銀將目光鎖在了大出行領域,凡是全球排得上號的,他就會瘋狂的砸錢。 比如全球最大出行公司uber、華夏最大出行公司弟弟滴滴出行、東南亞最大出行公司grab,背后金主都是軟銀。 他們也曾投資膜拜單車,可惜共享單車已經暴雷。 貓廠抽身而退,他們卻虧的不要不要的。 除此之外,軟銀還將商業觸手伸向線上焦郁、金融科技、線上房地產等諸多科技領域。 順理成章的成了不可一世的科技帝國。 在中東土豪支持下,孫爭益成立了愿景基金,是全球歷史上規模最大的風險投資或私募股權投資公司,甚至是最大的并購基金。 孫爭益想做科技革命的“幕后玩家”。 成功后,功勞留給前線的展示,而大部分勝利果實進入自己口袋。 然而成也科技,敗也科技。 回報并沒有想象中來得快。 如今科技行業強者輩出,競爭者眾多。 雖說技術壁壘能夠成為商業護城河,但只要技術能用錢、時間、加班砸出來,就會有大量資本涌入這個賽道。 比如貓廠,比如華夏扶持的各個賽道的競爭者。 軟銀已經顯得力不從心。 瘋狂“撒錢”投資背后,軟銀債務規模竟超委瑞拉。 軟銀集團目前的債務規模為1470億美元,而陷入了經濟困境的委瑞拉債務規模為1400億美元,比軟銀集團少了70億美元。 為了給密集的投資活動提供資金,軟銀集團需要通過各種方式融資。 軟銀集團的一些債權人目前已經逐漸失去耐心,和這相吻合的是,軟銀集團近期開始了拋售資產的舉動,比如近日軟銀集團旗下的小果子電信運營商sprint被競爭對手t-mobile斥資260億美元收購,另外軟銀準備把霓虹電信運營商業務單獨分拆上市,可能融資180億美元。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