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我想很多人不知道寧縣,這是一個比較窮的地方,十五年前,政府派了一批官員下鄉視察,縣長為了通過視察,找了一批工匠修建學校,當時我們村子里沒有學校,村里的小孩子都是在一位上過學的姐姐家里學習文化,沒有書本,沒有黑板,都是靠姐姐講,他們聽。 短時間內建一座學校,并不可能,大家都不愿意干,覺得是在害自己的孩子,畢竟學校蓋起來是要給孩子們上學的,可是那些官員才不管那么多,不去干就帶人到家里去打人,鬧事,讓人不得安生,迫不得已大家去了,當時建造的材料都很劣質的,建造了一半就塌了,我爸爸還有和他一起干活的另外四個人都在那次塌方中砸死了?!? 記者說,“建學校上級都會撥款的吧,怎么會沒學校?” 那十六七歲的孩子笑笑,“錢應該是裝進了個人口袋了吧。” 這句說的隱晦,但是又很直白。 讓人一下就聽得出,裝進個人口袋是什么意思。 記者繼續問,“當時這件事是怎么解決的? 難道來巡查官員都不上報解決嗎?” “解決了,來巡查的官員不但不上報,還幫著始作俑者掩蓋真相。” 采訪到這里,大家基本已經知道是怎么一會兒事情了。 “當時是怎么解決的? 對死者做出了哪些補償?” 記者問。 這時有一位年邁的老人上來,說,“哪有什么補償,不但沒有補償,還不準我們說出去,誰敢張揚,就拆誰家的房子?!? 這讓記者都不由得瞪大了眼睛,這也太過分了! 以前的科技不發達,也沒有現在發達的網絡,又是深山區,很容易被掩蓋。 年邁的老人,老淚縱橫,“我就一個兒子,在那次的事故中砸死的,我去要說法,不但不理會,還對我們拳打腳踢,惡言威脅?!? 說著老人撩起袖子,胳膊上一個十幾公分長的大疤痕,“這是當時那些人用鋤頭給我砍的。” 疤痕雖然已經愈合,但是因為沒有好好的處理過,愈合的并不平整,顯得有幾分猙獰。 “我們這些人都是當時死者的家屬,我們來不是鬧事,就是想要個說法,雖然過去了很久,還是想要對為死去的人討個公道。” 老人擦了眼淚,滿臉的褶子,粗糙的手掌,讓看的人都忍不動容。 經過大媒體這樣一宣傳,只兩個小時就已經鬧得沸沸揚揚,也很快被上級重視。 線下吃瓜民眾也對此事做了深扒,十五年前是哪位官員去巡視的? 這是大家最關心的,就連當時縣級官員都沒有這么大的重視,人們更加痛恨的是那些助紂為孽的人。 有人故意在網絡上散布了那個去巡視官員的信息。 現如今網絡的發達,很快就傳開了,速度快的讓人猝不及防,想要捂都捂不住。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