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五十六章 臨危之命-《永徽迷局》


    第(2/3)頁

    薛訥回過神來,拱手道:“殿下,臣以為,為今之計,雖然有諸般困窘,但我等決不能固守洛陽,敵眾我寡,一旦固守便是坐以待斃,而必須要在洛陽周邊,妥善部署,否則一旦賊眾殺來,則二圣危殆。”

    “詳細說來。”李弘極度重視薛訥的提議,身子不自覺地向前傾斜了幾分。

    “列位可曾想過,史元年如今為何不即刻來攻打洛陽?”薛訥站起身,依舊是恭敬有禮,眉眼間卻帶著平日里沒有的篤信堅決,“很簡單,因為他們還在積蓄力量,等待后援。若我所料不錯,這起子亂賊應當是自寧朔、靖邊一帶,經罷交、延州直插關中而來。占據了函谷關,無疑切斷了兩京之間的聯絡,各地情報不能互通有無,故而我大唐絕大多數地方還不知道已經有亂賊占據了函谷關,只能坐以待斃……”

    薛訥所說,李敬業自然也明白,但他并不贊成薛訥的話,反駁道:“薛明府所說不錯,洛陽長安之間無法傳遞消息,大唐便等同于全瞎全聾了一般。可前朝修筑洛陽時頗費心思,城池固若金湯,城中糧庫充裕,一旦城門關合,賊人便很難造次。我們現下根本不知亂賊人數,亦不知其動向,若是冒然放棄固守洛陽,賊人趁機攻來,不單圣駕危險,城中百萬百姓更是命懸一線,請殿下三思。”

    李弘輕輕一笑,對李敬業道:“李將軍先不要著急,慎言既然敢說驚人之語,自然是有所籌劃,且聽他說完罷。”

    薛訥拱手再是一禮,行至輿圖邊前停了下來,指著洛陽以東的官道,徐徐說道:“要避免洛陽被攻陷,關鍵是要守住洛陽以東,確保通往偃師、虎牢的補給要道不被包抄切斷。這條道是向東聯系河南、河北、淮南的戰略要道,是確保洛陽不會孤立無援的關鍵。因此,我們決不能緊閉城門,徒守孤城,否則就算洛陽城不被攻破,其他別懷異心的番邦亦會趁機生事,待情勢積重難返,則洛陽必危。故而以慎言之見,我等必須同時守好東面的官道,北邊的黃河渡口、河陽橋,以及南邊的壽安、伊闕一帶,同時派軍中飛毛腿連夜出城,向我父親軍中報信。”

    “可薛大將軍遠在遼東,”陳侯本就覺得薛訥年輕文弱,不似武將,聽了這話,更覺得靠不住,“若要回師少則三個月時間,屆時危局已成,又有何用?我洛陽守軍只有數千人,要分兵別處,勢必城中虧虛,歹人若是強攻,又當如何是好?”

    “何須真等我父親調兵?消息送出河南道,便可傳至河北道,繼而傳至全國,父親只消派出先頭部隊疾速回師,便可恫嚇別懷異心之人。更何況,我們不守洛陽城池,并非不守洛陽之地,而是要守這里。”薛訥說著,將修長指節重重扣在了輿圖上洛陽的西側,靠近函谷關的黃河之濱。

    “陜州?”眾人定睛看清薛訥所指的位置,異口同聲發出了疑問。

    薛訥頷首一應,繼續說道:“此地地形獨特,瀕臨黃河,兩側山巒綿延,形成一個壺口,史元年的賊眾若要攻打洛陽,必要經過陜州。只消我等守住這得天獨厚的要地,洛陽必定無虞。不僅如此,陜州之北有座中條山,山間有條樵夫砍柴的隱秘小道,只消三兩日的腳程便可穿山抵達絳州。如若我們能夠聯合絳州守軍,便可向駐扎涼州的左相姜恪求援,而且能切斷史元年的退路。一旦時機成熟,更可以出兵直插函谷關之背,與陜州守軍兩面夾擊,屆時亂賊便被堵在這兩山之間的狹長地帶,成為甕中之鱉!”

    聽了薛訥的計策,眾人面面相覷,都沒有言聲,李弘心下有了籌算,問道:“慎言此計,右相、李將軍與陳將軍以為如何?”

    “這……”陳侯忍不住先開口道,“此計聽起來確實很不錯,只是薛明府年少,所知道的更多是兵書所記,而無實戰經驗。末將奉命守洛陽城近十年,對二圣安危與城中百姓責無旁貸,當拼死守之,絕不輕易外撤,請太子殿下三思。”

    是了,薛訥年輕無戰功,說得再天花亂墜,亦難被這些將軍相信。李媛嬡望向父親,希望他能替薛訥說幾句話,可那李敬業垂頭思忖,根本沒有要接話的意思,似是亦對薛訥的計策有良多疑慮。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