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但是,經過初步的了解,這種想法想要實現實在是太難了…… 第一,企業都是以盈利為目的的,在一個二線城市,這么大的投入,去搞一個吃力不賺錢的地標式建筑。 更何況眼下是全球經濟危機,國內房地產行業萎靡的時候。 根本就沒有大公司肯干。 第二,想要請一位同扎哈哈迪德齊名的設計大師,并且獨立完成設計,這根本就請不到! 就算能請到,怕也是一個根本接受不了的天價! 所以,在這個想法破滅后,他們就把目光鎖定在了光輪地產的頭上。 只要能把他們,把光輪大廈挖墻腳挖過省城來,這不就是最簡單有效的辦法了嗎? 那時候,扎哈哈迪德,世界級地標式建筑,不就都成了省城的了嗎?! 大不了,要地給地,要政策給政策,要資金扶持留給資金扶持,只要風城給的,我們都給。 哪怕是風城沒給的,我們也給。 到時候,憑著省會的地位因素,就不信他們不動心! …… 在油田這邊,在七月中旬的末尾,光輪公司關于采油一廠和采油二廠的區塊治理合同,也終于走完了所有流程。 接下來,就是到了正式進廠施工的階段。 由于三廠這邊的措施量太多,李長功的鴻遠公司,以及華海,都是分身乏術。 根本滿足不了一廠和二廠這邊的其他措施。 像華海還好,剩余生產力或許還能應對一廠一半的措施量。 而李長功那邊,單單是三廠這邊的,就已經開始捉襟見肘了。 所以,在眼下整個油田成本緊縮的大背景下,諸多的產能過剩的乙方服務公司們聞到了商機。 紛紛跑來想要同光輪公司尋求合作。 在其中,劉尚挑選了幾家信譽好,實力強的公司簽署了分包合作合同。 當然了,利潤方面給的價格并不高,甚至是很低。 同他們直接為油田工作便宜了很多。 在眼下這種大環境下,對于他們來講,只要有活干,多少有錢賺就是可以的。 他們最怕的,不是利潤低,而是沒有工作量,員工和設備都閑著。 那樣的話,每天人吃馬嚼,設備折舊,積累下來,這可不是小數目!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