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就在光輪集團這邊斥資上百萬重新規劃場地,進行擴建之時,田兵也在他的新公司報了到。 以十五萬高薪挖走他的這家公司名叫世恒。 也是風城當地的一家很有底蘊的老牌公司了。 這家公司的老板趙世貴,在風城也是背景極深的人物。 除了油田這邊的業務,他還承包著市政綠化、廣告,等工程項目。 當然了,像這些有無數人在搶的工程,每年能分到世恒公司頭上的也就那些。 幾千萬產值的當量。 趙世貴最主要的精力還是放在油田這邊。 眼下,瞧著光輪公司和華海那邊施工的如火如荼,十五支隊伍24小時無停歇連續施工。 每支隊伍一月完井3.5口,累計一個月施工52口井,一個月就是一千萬的產值。 而且還能基本上全都能把合同額全部結算回來,這種事情誰看的能不眼紅? 這就好比一塊無比甜美、誘人的巨大蛋糕擺在了你面前,可是你自己卻不能吃。 只能坐在桌子對面,瞧見別人爭分奪秒、狼吞虎咽的啃食著那塊蛋糕。 只能眼睜睜瞧著那塊蛋糕變得越來越小的感覺是一樣的。 于是乎,這個世恒公司的老板趙世貴就日夜難寐,動起了腦筋來。 說來也巧,這時候就有了劉尚在華海公司會議室內的“高談闊論”和關于技術理念的演講。 當時雖然在座的都是華海公司內部的熟人,技術中堅,但這種事情想要打聽還是不難的。 于是乎,這位世恒公司的老板趙世恒也就成為了醍醐灌頂大軍中的一員。 畢竟他不是專業的技術人員,更沒有類似于鐘總和徐田德那樣足夠深的、一眼就能看出問題的閱歷和底蘊。 所以當面對著劉尚所闡述的高大上理念時,就容易被煽動起情緒來。 在他的心中,是非常贊同和認可劉尚的技術理念上的觀點的。 在他看來,人家光輪公司干調剖風險井賺錢,而他們賠錢,最主要的就是差在了理念上。 而且這種事情在風城油田還剛剛就有過了印證,趙世恒他自己也是親眼所見,親身經歷。 之前當劉尚到華海公司后,就以自身之力推動技術理念上的改革。 把以往的,以近井地帶高強度封堵為主的調剖工藝,改變成了作用于中深度儲層,加強強流動性的調堵結合。 也就從那時起,華海公司的調剖效果就一飛沖天,遠遠將其他公司甩到了大后面。 當時的華海公司,是多么的風光無限,風頭無兩?! 就連潘清風也是借了這次的東風,一躍坐上了油田的副局長。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