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因為這個時期的高句麗的確野心勃勃,充滿攻擊力,和后世兔子一樣,完全無害,只能在史書上打醬油的高麗朝鮮完全不一樣。 楊廣三征高麗都沒有打服它,甚至還把大隋托垮。大唐也進攻它三次,最后在其他國家聯手下才滅亡了,要知道當時突厥都被李世民剿滅了,但他卻沒有征服高句麗國,還在在他兒子李治的滅國,可以說現在的高句麗是一等一的強國,堅韌程度也只有后世的毛熊可比。 方德看著石之軒道:“邪王,這是放棄了對付高句麗的打算了?” 石之軒卻搖頭道:“現在大隋已經雄霸天下,只有高句麗還未臣服,使得天下難以太平,行道過百,半者九十,高句麗是大隋盛世唯一的漏洞,本座自然要補上。” 方德看著石之軒道:“只怕戰況不會按照邪王的預想進行,雖然貧僧不懂戰爭,但看這次楊廣出征,就知道他是一個志大才疏之輩,偏偏他還自以為是,遼東這局面,用的上百萬大軍征戰? 只要一員上將就可以擊敗高句麗,但他卻不愿意自己的將軍建功立業,現在雖然有百萬大軍但根本施展不開,來遼東不過是白白耗費國力。而且大隋看似繁華盛世,但地底下卻暗潮涌動,不少勢力都希望大隋王朝破滅,這次無功而返,國內局勢都開始不穩吧?” 原來歷史當中,隋煬帝楊廣為了準備擊高麗,調兵征糧,舉國就役,致使“耕稼失時,田疇多荒“,“谷價踴貴……米斗直數王薄百錢“。河東的涿郡和山東的東萊是隋進攻高麗的軍事基地,這一帶人民負擔的兵役和徭役最沉重,加以水旱災荒不斷發生,因此農民起義首先在山東爆發。 就在煬帝大舉進攻高麗的前一年,即大業七年(六一一),山東鄒平(今山東)人王薄,率眾于長白山(今山東章丘、鄒平境內)起義。自稱知世郎,作《無向遼東浪死歌》以相號召,歌辭說道;“長白山前知世郎,純著紅羅錦背襠,長矛侵天半,輪刀耀日光。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忽聞官軍至,提刀向前蕩,譬如遼東死,斬頭何所傷。“于是逃避兵役的人多歸附之。 二征高句麗的時候,楊廣剛剛出國,馬上就有楊玄感的反叛,造成此次戰役取消。這明顯是有人在拖楊廣的后腿,可見楊廣的對手不止有高句麗一國,還有大隋境內眾多的反對勢力。 現在雖然方德在離開大隋的時候沒有聽到有什么人造反,但想來這次戰果傳回大隋,反對楊廣的勢力,必然開始搞事。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