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麥承興點點頭,又問:“那我再問你,為什么有些人一輩子行善積德,可是偏偏命運多舛?” 說著,麥承興有些惆悵的嘆了口氣,徐徐說道:“我年少時,恰逢中原大戰,父親為躲避戰火,才舉家從中原遷入燕京。” “那時候,我家住帽兒胡同,鄰家有一位婦人,每日都吃齋念佛,謹記行善之道。” “她丈夫早逝,含辛茹苦的把三個兒子拉扯長大、讓他們成家立業,可到老了,三個兒子卻無一人給她養老。” “三名兒媳為爭家產,輪番登門打罵,甚至每次來,都要故意搶走她僅有的一點口糧,連存水的水缸也要砸爛方才滿意,就是盼著她早點死了,好霸占那套老舊的宅院。” “三個兒子雖不至于對她動手,但每每過來也是冷嘲熱諷,甚至在隔壁有人家出殯的時候,指著她的鼻子罵她為什么不能跟鄰居家的老人一樣,識相一些、早日咽氣。” “老婦人不僅吃不飽、穿不暖,還整天以淚洗面,雖不至于哭瞎雙眼,但視力也每況愈下,再加上點不起燈油,每到太陽落山,便伸手不見五指,生活備受煎熬。” “可是她不曾盼到任何一位兒子的良心發現,最終在燕京那個極冷的冬日活活凍死!” “出殯那天,三個兒子的哭喊聲隔著三條胡同也能聽見,可誰都看得出,那不過是做給外人看的一點場面罷了,演完了戲,他們開開心心的賣了母親居住的祖宅,分了錢之后做鳥獸散。” “你說,若是真有因果報應,這老婦人為何一輩子行善積德,卻又一輩子嘗盡疾苦?” 蘇成峰想了想,認真道:“或許是上輩子欠下的債,這輩子來還債了?” 麥承興嗤笑一聲,不屑地說道:“只有參不透事件規律的人,才會用這樣的說辭來強加解釋,如果大家都信上輩子,或者下輩子,那你不如把你家的錢全都借給我,我下輩子雙倍還你便是,你答應嗎?” “這個......”蘇成峰雖然知道麥承興不過是開個玩笑、舉個例子,但他心里卻開始有些認同麥承興的說法。 這時候,麥承興又繼續道:“同樣的道理,有些人惡貫滿盈,結果呢?不僅自己善始善終,而且子孫后代皆可蒙陰!” “就好像我剛才說的那個老婦,她慘死之后,她的三個兒子偏偏運勢如虹,一個做生意做到風生水起,一個投了軍閥平步青云,還有一個去了南洋打拼,后代至今還是知名企業家,好人沒享到一天福,壞人卻福澤了自家好幾代人,你說這因果報應豈不是反著來了?” 蘇成峰一時間無言以對。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