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相關執法部門對走私石油的認定,基于油田通過非正常渠道將石油運送出去并換取利益,但對動輒日產量上萬桶甚至幾萬桶的油田來說,在將每日產能通過管道輸送出去之前,自行截流千分之五,就足夠彌補電力缺口了。” “所以,綜合現有因素,我認為這應該是最好的解決辦法,既能補足自身電力缺口,還能讓一切表象數據看起來毫無異常。” 李亞林聽到這里,不禁脫口贊嘆:“有理有據、令人信服,所以,如果讓你基于你的判斷,結合天際線的數據,你能不能確定目標?” Ai很快回復:“通過分析天際線的數據,我認為坎賽爾石油的嫌疑最大,他們的油田中央偏北的位置有一棟占地約兩千三百平米的實頂建筑,這棟建筑在十五年前的資料中并不存在,是十三年前開始動工的。” 說著,AI通過屏幕,展示出多張圖片,第一張圖片的中心位置還是一片零星停放車輛和擺放設備的露天場地,第二張圖片時,場地就打上了地基,開始砌墻,同時能看到一條挖開的溝壑,從地基內部,一直延伸到距離最近的一臺采油機。 Ai接著介紹道:“從第二張圖片資料里,能夠看到有管線工程在施工,輸油管聯通距離最近的采油機,我推測應該是輸油管路,油田內所有輸油管路都是裸露的,唯有這段輸油管路采用了地埋的方式,由此可見對方并不想讓這截管路暴露在外,所以,這棟建筑內部應該就是石油發電機組,這其中最占體積的,應該是一臺燃氣輪機。” 李亞林道:“如果單純靠一根輸油管來判定這里面一定是石油發電設備,似乎還有些不夠充分。” Ai道:“料到你會這么說,所以我還查到了,尼日利亞電力控股有限公司在十三年前發布過一則公告,由于當時拉各斯及周邊地區的供電短缺,該公司決定對拉各斯電力浪費情況嚴重的企業實施限電措施,限電企業名單里,就有坎賽爾石油;” “公告里說,對凱賽爾限電的原因是坎賽爾石油由于設備老舊、單位耗電量超過同行,而這則公告的發布時間,比那棟建筑的動工時間早了兩個月,根據我的分析,應該是坎賽爾石油剛剛遭到限電,這棟建筑就立刻開始動工了,而自那之后,坎賽爾石油再也沒有遭受過類似處罰,所以,這棟建筑必然就是一座小型的石油發電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