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當朝內閣首輔,朝堂之上閹黨一系的文官首領黃立極見到魏忠賢的到來,連忙走上前去,將九千歲迎入文淵閣右側,一間精致而隱秘的側屋內。 因為皇帝和其他派系的內閣官員并不在當場,側屋內全是閹黨的自己人,黃立極為了討好魏忠賢,有些逾越直接口稱魏忠賢為“千歲”。 “千歲。” “吾等還是照慣例安排!” 他口中所謂的慣例,便是除了一甲三名明確進入翰林院供職之外,其他進士們按照與閹黨的親近程度,四散分布于朝野上下各個部門。 有閹黨背景,或者明確投靠九千歲,在家鄉給魏忠賢修過生祠的人,自然是安排在有權有勢的要害部門;而比如除去林平之之外,那幾個東林出身的進士和一些有地方派系背景,但背景不夠強的進士,則安排進一些沒有前途的清水衙門。 由此可見,這個時候的科舉,已經成為了閹黨朝堂明面力量吸收新血的重要手段,所以魏忠賢很是重視,在聽取內閣首輔的匯報后,低著頭沉思了一下。 半響后,這位已經屹立于大明皇朝權勢頂點的太監,才緩緩開口。 “其他人倒是可以按照慣例安排,但狀元林平之不行!” “這狀元一入翰林,可是從六品的翰林修撰,有資格出席‘經筵’接觸皇爺。” “咱家,不可不防上一手!” 魏公公口中的“經筵”,是在大明當朝,為天子講論經史而特設的一場御前講席,說白了就是給天子上課。 當然,因為當今天啟皇帝平時忙乎木匠活,并不怎么愛開“經筵”,但一年到頭,還是會應付差事般的舉辦幾次。 大概是因為林平之第一個在殿試上交卷,并且天啟皇帝親自翻閱文章內容后,還感到很是滿意,無疑給當今天子留下了一個較為深刻的印象。 在今天上午天子做木匠活時,特地詢問過一次狀元林平之的生平,似乎對其人很是有一些感興趣。 這種舉動,瞬間讓魏忠賢警惕起來。 送一個狀元功名的林平之給皇族,用來裝點宗室的臉面,討好天子和宗人府里的那些老怪物是一回事;而給予一個有著東林背景的翰林院官員接觸皇帝、進獻“讒言”的機會,又是另一回事。 他可不想讓林平之有機會爭奪“帝寵”! 哪怕里面的風險再小,謹慎的魏忠賢也不能冒那個險! 站立在魏忠賢對面的黃立極,能成為內閣首輔,哪怕大半是借了閹黨的勢,但其人本身也并非沒有才華。 不然,投靠閹黨的官員也不少,憑什么他當了首輔?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