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制鹽插曲-《大唐第一長子》
第(1/3)頁
(求推薦票...那玩意頂重要!)
傍晚的時候,李戰,張大茂,李勝,張恭,張儉終于回到了家。
其中李勝背了一筐子鹽礦,張恭和張儉背的是硝石礦,是真的厲害呀,約莫有一百多斤,這三個家伙愣是像什么也沒背一樣,這體力,李戰只有羨慕的份。
看到李勝背回來的鹽礦,大家都很詫異,不知道為什么要背這玩意回來。
可是當聽到張大茂說李戰居然可以將有毒的鹽礦變成無毒的時候食鹽的時候,所有人都露出了震驚得到表情。
其實在大唐...制鹽的技術已經很成熟了,根據歷史的記載在唐朝初期的時候工藝已經有了很大的改善了,當時對鹽的口味也有了巨大的提高,對于當時來說技術性的革命還是比較大的,當時的生產模式已經越來越專業化了,而且食鹽的精細程度也很高了。
在當時有一種制作方法就是使用五步來完成,可以說已經實現了大規模生產的工業化,讓最終的效率也開始變得更高了。
但是雖然他們的技術成熟了,那為什么...大唐的軍隊還要用醋布這玩意呢?
醋布是什么...唐磚中有提到,就是用醋煮過的布。吃飯的時候,只要把“醋布”放進水里,里面的醋味就會跑出來。這算是一種儲存醋的方式了,畢竟布遠比液體的醋更容易攜帶。
特別是行軍打仗的時候,攜帶各種瓶瓶罐罐的調料還不方便。所以想出了“醋布”這樣儲存的手段,既便于攜帶又能夠滿足人對飯菜口味的要求。
在吃飯時,士兵們只需將用醋浸泡過的布剪下一小塊合著軍糧一起煮,不用多久,便能吃上一頓有滋有味的飯食。
不過,那滋味也就真的不怎么樣,讓您去吃的話,您可能會吐。
技術成熟卻還要用醋布,原因是什么...原因是,技術成熟和批量生產,是有區別的,技術成熟可以制造出鹽,甚至是接近現代的細鹽,但是它的量供應不上呀。
唐朝有三種制鹽的方法,第一海鹽,第二池鹽,第三井鹽。
海鹽就是將一些含有鹽分很高的海水給蒸發,一般情況下會使用到太陽還有自然的蒸發等等,之后就是對食鹽中的一些結清來進行除雜,去除其中的一些雜質。
池鹽是從咸水湖采取的鹽,成分和海鹽相同,當然做法也一樣。
最后是井鹽...通過打井的方式抽取地下鹵水(天然形成或鹽礦注水后生成),制成的鹽就叫井鹽,生產井鹽的豎井就叫鹽井。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贵溪市|
五寨县|
景洪市|
潍坊市|
玉林市|
察隅县|
通渭县|
镇沅|
都昌县|
铜陵市|
枞阳县|
定州市|
曲阳县|
达日县|
台北县|
富平县|
安阳县|
永顺县|
双城市|
浦县|
廊坊市|
东莞市|
黎城县|
辽阳县|
安顺市|
莎车县|
虎林市|
南漳县|
色达县|
玉门市|
多伦县|
河曲县|
庆城县|
皋兰县|
酉阳|
大名县|
梨树县|
延寿县|
镇康县|
淳化县|
岗巴县|